3月21日,蘭考縣中州樂器廠的員工在成品車間里忙碌
“彈奏的曲子真好聽,簡直是天籟之音!”3月20日下午,在蘭考縣產業集聚區中州民族樂器有限公司展覽大廳,“90后”女孩袁曼曼用古箏彈奏的《春江花月夜》曲子,琴聲悠揚,讓現場觀眾如癡如醉。
“展廳里這些古箏的音板都是用蘭考泡桐制作的,蘭考沙土地長出的泡桐,具有不易變形、脫脂后透音性好的優點,被譽為‘會呼吸的木材’。”袁曼曼告訴記者。
“蘭考縣是全國有名的‘泡桐之鄉’,昔日的抗災泡桐如今成了蘭考人民的‘搖錢樹’,這應歸功于焦裕祿書記。”中州民族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代勝民說。為了防風固沙、根治鹽堿地,焦裕祿書記當年帶領蘭考人民栽種了大量的泡桐樹。而今,當地農民把泡桐加工成外觀精美的琵琶、古箏、二胡、文琴等民族樂器,走上了致富道路。
代勝民告訴記者,受地理位置、土質、氣候條件等的影響,蘭考泡桐質地輕軟,抗腐耐熱,絕緣隔熱,不變形,紋路清晰,聲學品質和共振性能極佳。目前,全國80%以上的民族樂器是以蘭考泡桐為原材料制作的。
泡桐一方面使村民成為懂“樂理”的人,另一方面也創造了就業和創業的平臺。來自紅廟鄉的小宋已在樂器廠工作兩年了,從啥都不會,到獨立做琴,小宋很有成就感。“從廠里回家有公交車,幾元錢就到家了,多方便啊,現在每個月還拿3500元工資。”小宋說,“以前在上海一家電子廠工作,雖然每月拿4000多元,但是工作枯燥、離家遠,消費也高,根本攢不下來錢,現在樂器廠的工作畢竟是門手藝,在這里干有奔頭。”
“蘭考縣泡桐民族樂器加工行業正逐步發展壯大,是蘭考縣四大支柱產業之一,全縣共有民族樂器廠80多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到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多個國家。”蘭考縣政府一位負責人介紹,他們正在擴大泡桐種植面積,建設一個以樂器生產為主導產業的產業集聚區,實現有序經營和規模化、現代化經營。(原標題:蘭考泡桐奏響致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