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西峽縣重陽文化情況簡介

2013/8/27 16:53:50 點擊數: 【字體:


    一、重陽鎮基本情況

    重陽鎮位于西峽縣西部,距縣城23.5公里,鄉域面積232平方公里,區位、交通、資源、生態優勢明顯,文化厚重。312國道、寧西鐵路、宛坪高速公路貫通東西,重陽至黃沙公路連接南北,交通便利。近年來,該鎮立足實際,大力調整產業結構,逐步形成以獼猴桃、香菇為主的菌果業,以集鎮香菇市場為平臺的干鮮菇交易的商貿業;以大白山羊和蛋雞為主的養殖業。境內金紅石、鉀長石等礦產資源豐富。電力能源充沛,通訊網絡健全。境內的5000畝水域面積的重陽水庫,東連近千畝的生態農業觀光園,西接重陽集鎮,青山環抱,碧水長流,年均氣溫16℃,四季分明,生態良好。梅家峪萬余畝野生獼猴桃資源,被中外專家譽為“中華獼猴桃的活標本”。 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已建成以重陽老街為主的生活居住區,以佛爺山、重陽寺為主的重陽文化游覽區,以重陽水庫為主的休閑旅游區,以千畝獼猴桃基地為主的生態園區,以庭院經濟為主的工業園區,以新安街為主的商貿經營區,集文化、旅游、休閑觀光于一體。

    重陽鎮文化厚重。轄區清順治末前稱重陽保,民國時屬內鄉縣西四區,1948年5月西峽解放置重陽鄉至今。2003年國家地名辦調查,全國以“重陽”命名的鄉鎮只此一處。同年國家郵政局發行的《重陽節》特種郵票首發式就選在西峽的重陽鄉。2006年重陽節,首屆“重陽文化論壇”論證出:“中國重陽節發源于西峽縣重陽鎮”。再加上該地有關重陽節的美麗傳說、登高臺遺址以及以“重陽”命名的重陽村、重陽寺、重陽水庫、重陽河等地名和大量文獻資料記載,進一步佐證了這里是中國重陽文化的發源地。

    二、重陽、重陽節及其主要活動內容

    “重陽節”作為一種文化在我國源淵流長。它語出《易經》,月日均為陽爻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西京雜記》云:“漢武帝宮人賈佩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云令人長壽。”這是重陽節求壽的最早記載。南朝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宴飲。”這是重陽節作為民間活動的最早記載,也是今南陽(南陽古屬荊楚地)一帶重陽節活動的確鑿記載。重陽真正作為節日,最早可以推到漢初。據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據西漢《長安志》記載,西漢京城長安近郊有一座小高臺,每到重九之類的良辰美景,達官貴人們就登臺觀賞、游玩,非常熱鬧。因登的是高臺,就被稱作“登高”。有民俗學者認為,這就是重陽節登高的肇始。不過這時的重陽節僅限于在社會上層中進行,充其量是京城中居民過重陽節罷了。重陽節自京城、宮中傳到民間并漫延至全國,始于東漢。據《漢書》記載:東漢安帝時宮中李娘娘受閆氏所害,不遠千里跋涉,逃至洛陽以西的豫陜交界地帶(我們認為就在今天的西峽縣重陽鄉一帶)。民間傳說她當時自身性命難保,卻心系百姓,忠于朝廷,身住重陽寺廟,施醫舍藥,救助災民,懲惡揚善,安定一方,并將重陽節引入民間,推動了“重陽節”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縱觀各地重陽節的習俗都離不開登高、插茱萸、賞菊、飲酒、吃重陽糕等活動。今天在我國民間,甚至在東亞、南亞等受中華文明啟蒙的國家和世界其它華人聚居區影響很大,是深受這些地方人民推崇和喜愛的民間節俗活動。1989年國務院正式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取“久久”長壽之義,尊老、愛老成為全社會的義務。特別是2006年隨著國務院將“重陽節”確定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弘揚重陽文化,關愛老人的各種活動。

    三、弘揚重陽文化的必要性

   
1、符合省八次黨代會提出的“由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要求。徐光春在省八次黨代會的報告提出:“加快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加快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努力推進和諧中原建設。”為我們弘揚民族文化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西峽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初步探索出了文化與旅游互動發展的路子,形成了以恐龍文化、生態文化、老子文化、哪吒文化、菊花文化等支撐的“山、水、龍、園”特色文化。作為起源于西峽,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重陽文化是正在發掘的西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充分挖掘它一定會像歷史悠久的自然歷史文化——恐龍文化一樣,將成為西峽文化名揚全國、甚至世界的有效載體之一。去年以來,全國各地(包括桐柏、南召)均因在每年重陽節舉辦重大慶典活動而聲名遠揚,但他們舉辦的這些活動大都與重陽文化源淵甚少。

    2、符合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愛老的優良傳統要求。影響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儒文化一貫倡導“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重陽文化的重要內涵。關注老人、關愛老人、關心老人已經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已經成為老人們共同追求和期盼的目標。弘揚重陽文化,就是要引導全社會讓老人們都能秋游賞景,登山健體,臨水玩樂,給桑榆晚景增添無限樂趣,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增添社會的和諧音符。就個人來講,在重陽節及秋日攜長輩到重陽節發源地游玩、登高、盡孝,既是對民族傳統精神的傳承,也是對長輩養育之恩的回報,更是自己心靈的一種滿足。

    3、重陽節與其它傳統節日在內容、形式、意義上有質的區別,更有新的時代內涵。中國重大的傳統節日中春節、元宵節自不必說。清明節又叫“鬼節”,是以掃墓祭祖等家族活動為主,具有個體性。端午節是為紀念中國古代詩人屈原而產生的,雖有部分群眾活動,但有地域性。中秋節是古代帝王秋季祭月的禮制,后來演變為家庭團圓節,但缺乏團體性、社會性。重陽節的傳統習俗主要有登高健身、插茱萸、飲酒賞菊對奕、食重陽糕、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等,從古至今綿延不絕。 具有開放性,整體性,不拘泥于地域限制的社會性和迎合歷史發展需要的時代性,意義重大。特別是1989年國務院正式將重陽節定為“老人節”,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成為一年一度的“敬老節”。2006年國務院又將“重陽節”確定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

    四、西峽弘揚重陽文化得天獨厚的優勢
   

    1、西峽是重陽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主要依據有:⑴重陽節的各項活動及習俗在西峽均有出處:西峽有重陽寺和登高臺;我縣民間一直沿襲著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群眾善做重陽糕;西峽自古盛產山茱萸,已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山茱萸之鄉”,民間盛行插茱萸避邪去災的習俗;丹水有菊花山和菊山潭。⑵確切文字資料考證: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記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宋蘇轍在《九月園夫獻白菊》詩中道:“南陽白菊有奇功,潭(指西峽菊花潭)上居人多老翁;葉似皤蒿莖似棘,未宜放入酒杯中。”唐代孟浩然《尋菊花潭主人不遇》詩中寫道:“行之菊花潭,村西日已斜;主人登高去,雞犬空在家。”通過對蘇、孟二人的經歷,可以反映出當時西峽已經作為全國重陽節的主要活動地,再加上這里秀美的山川,曾吸引了無數人,包括當時社會的名流也要特地趕來實地親身感受重陽節的氛圍。沈榜的《宛署雜記》載:“已出嫁之女,亦各歸寧”,“九月蒸花糕,用面為糕,大如盆,鋪棗二三層,有女者迎歸,共食之。” 這是對重陽糕用料、做工、用途等的確切文字記載。⑶國家有關部門的認定:國家郵政局2003年重陽節發行的《重陽節》特種郵票1套3枚,首發儀式就選在我們重陽鄉舉行,這說明專家學者也認同重陽文化就發源于重陽鄉。⑷民間傳說:關于重陽節的傳說在我們西峽境內流傳很多,家喻戶曉,有的曲折動人,有的美麗感人。流傳較廣的有:“薛禮灌河斬妖”的傳說和“李娘娘落難白云庵(重陽寺原名)生重陽公主”的傳說。

    2、弘揚重陽文化的難得機遇:①國家郵政局于2003年重陽節期間發行以登高、賞菊 、飲酒對弈為題材的《重陽節》特種郵票1套3枚,首發地就選在我們重陽鄉。②長影集團決定以西峽當地流傳的重陽寺美麗傳說為題材,以弘揚重陽文化為主題,以懲惡揚善、教化人心、尊老助老為主旨,以西峽秀美的自然實景和古老淳樸的民俗為主,拍攝電影《重陽寺》,充分展示西峽美麗醉人的自然風光和介紹山茱萸等名優土特產品。目前電影劇本正在修改審定中。電影開拍新聞發布會已于2006年10月30日在南陽梅溪賓館召開,各大媒體均有報導。③2006年重陽節我縣已成功舉辦了中國首屆“重陽文化論壇”,與會民俗專家、學者和資深研究人員都一致認同“重陽文化發源于西峽縣重陽鄉”。上述三條都為我們弘揚重陽文化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綜上所述,對照省八次黨代會提出的文化與經濟互動發展的戰略目標,我們西峽有重陽節活動的現實載體,全民健身強體活動方興未艾,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美德在全社會廣為傳承,再加上以弘揚重陽文化為主旨的電影《重陽寺》的開拍等活動接二連三的開展,對我們大力弘揚重陽文化,提高西峽知名度影響深遠。

    五、當前主要工作進展情況

    1、成立領導機構。注冊成立西峽縣九九重陽文化研究會和西峽縣九九重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由專門機構組織和企業實體來具體負責重陽文化的傳播、開發、保護。

    2、申報國家命名。正在申請注冊“九九重陽”商標,對重陽節活動專用產品進行商標保護;申請注冊“重陽鄉”行政區劃專屬名;正向“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申報“中國重陽文化之鄉”。

    3、對重陽文化進行總體策劃設計。參照外地舉辦節日經驗,已組織專家實地考察,從虛實兩方面策劃、設計弘揚“重陽文化”的重大活動及主要活動場所,規劃書正在制作。

    4、精心打造。計劃采取政府引導,企業運作的方式,對必要的硬件設施進行打造。一是打造重陽文化中心景區,包括重陽寺、養生苑、對弈廳、飲酒亭、登高臺、重陽寺塔林的修筑、開發,以及登高臺遺址沿途山茱萸、菊花的大面積栽植。二是規劃合適的重陽文化主題廣場。三是與中心景區有關聯的重陽菊花洞、菊花圣母修繕和丹水菊花山、菊花潭的改造。四是引導企業研制生產與重陽節活動有關的產品,如:重陽糕、菊花酒、菊花枕、手杖、茱萸囊等。

    5、籌辦“中國西峽重陽文化節”。正在籌辦“中國西峽重陽文化節”,主要活動有:①組織專題文藝演出;②組織登山、賞菊、飲酒對奕、佩茱萸活動;③舉辦第二屆 “重陽文化論壇”;④組織國家級老干部、老專家、老科技工作者開展專題互動活動;⑤開展覆蓋面較大、豐富多彩的敬老、愛老、助老活動。

    通過弘揚重陽文化,使西峽成為全國尊老愛老、孝敬老人的最佳典范,成為文人、學者閑暇健身游玩、賞菊、對弈的最佳地,成為全國人民體驗重陽節實地、實景、實物活動的最佳場所。【原標題:西峽縣重陽文化情況簡介】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網 2010-10-14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