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版的孝文化——“六月送羊”
2013/8/29 9:59:08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是不是因為有了“六月送羊”的故事,才有了“羔羊跪乳”一詞,或者說誰早誰晚,并不重要。但“六月送羊”在輝縣市乃至更大范圍內,世世代代被傳承著,該民俗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
有人說,盡管“六月送羊”有200多年的歷史了,但誰也不能說是老黃歷了,要知道改變的是歲月和形式,不變的是無盡的情懷……無論如何也要教育自家的孩子,不要沉迷在《喜洋洋和灰太狼》和《奧特曼》的情節之中,不要淡忘了“六月送羊”這一優良的傳統習俗,因為它是我們地方版的孝文化。2008年,“六月送羊”被新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新鄉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六月送羊”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多年來,在原來的輝縣,每當到了農歷六月,麥收一結束,姥姥家都要給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送一對跪著腿的小面羊,外加一籃面蒸的谷穗、茄子,關于這個民俗,傳說是這樣的——從前,在一個偏僻的小村里,有一個叫黑牛的小伙子,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全靠娘辛辛苦苦地把他拉扯成人。這小伙兒長得五大三粗,干活蠻有力氣,可就是有一樣大毛病,不孝順他的老娘。因黑牛是“獨苗”,老娘任憑自己苦死累活,也盡量不叫兒子受委屈,所以使他從小養成了蠻橫不講理的壞脾氣,事事都得順著他。娘做飯早了點,他說飯涼了;稍微遲了點,他又說餓壞了,反正不隨他的意,輕者是發脾氣,重者還想推搡他娘。他的老娘呢,年紀大了,從小也奈何不得驕養慣了的兒子,只好忍氣吞聲地過日子。
黑牛的舅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想吵外甥,解決不了問題;想打外甥,更不是辦法。有一天,舅舅心生一計,給外甥送去兩只羊羔,外甥非常高興。時間長了,母羊生下一只小羊羔,外甥發現小羊羔在吃奶時總是跪下來吃,看上去羊媽媽真像人世間的慈母。黑牛看得呆了,一股慚愧之情油然而生,自己的母親何嘗不是這樣疼愛自己呀!羊羔尚且知道跪母,難道我黑牛連只羊都不如嗎?還整天頂撞老娘。想到這兒,他馬上跪在娘的面前認錯,精心服侍自己的老娘。從此,黑牛更加辛勤地干活,并對老娘百般孝順,成了個人人夸獎的好小伙子。
至此,黑牛舅舅教育外甥的目的已經實現。村人知道這件事后,傳為美談,并紛紛效仿。后來,方圓百里的百姓,每到農歷六月,麥收后的第一件事,姥姥家都要給自己的外甥、外甥女送羊,最早是送真羊,后來改送用白面蒸的羊。一對跪著的小面羊,提醒孩子要永遠孝敬老人,不忘養育之恩。這個風俗一直傳到現在,形成了世世代代的鄉風民俗,“面羊”也是古老的面塑民間藝術。
相關鏈接
民俗“六月送羊”祟尚的是孝道,是對提升親情關系,增強社會凝聚力,構建和諧社會具有一定的歷史、藝術和文化價值的。民俗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它承載著人們對少尊長,少敬老,子養老等親情的美好愿望,積淀著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對提高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現實意義,對于弘揚民族精神,形成良好的社會道德風尚,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原標題:地方版的孝文化——“六月送羊”】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新鄉網 2011-02-02 作者: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