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前,中原地區已有敬奉齊天大圣的習俗,明朝之后更加普遍。清朝同治年間,河內建大圣殿,每年農歷六月初七成立大會,唱大戲助興,八方商家和方圓數十里的百姓前來趕會看戲,熱鬧非常。孟州市趙和鎮冶墻村村東原來有個鳳山嶺(即邙嶺北部余脈),上面有座南廟,廟中三皇殿西側大殿中敬奉齊天大圣孫悟空,塑有孫悟空坐像。此廟因何而建?當地流傳著一段神奇的傳說。
傳說在清朝同治年間,冶墻村附近的南莊出了個孟舉人、新街出了個王舉人、馬胡同出了個楊舉人,三個人中舉后一同游金陵。一日,三人在金陵一條繁華的大街上遇到一個老藝人擺攤雕刻各種神像,齊天大圣塑像最妙,他戴著紅色的小草帽,胸前佩佛珠,檀香木雕成,價又不貴。
三人很是喜歡,最后,孟舉人買得這尊齊天大圣孫悟空像。數年后,山陽河內久旱無雨,禾苗枯萎,百姓焦慮萬分,大家議論說讓大圣給老天爺說說,給咱下點雨。孟舉人將大圣木像獻出,村里負責人給大圣木像搭上篷蓋、游街祈雨并上供饗敬奉。大家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數里以外的群眾都能聽到,一連數日。結果,大圣顯靈在南莊一個叫小春的身上。人們為了證實是否靈驗,讓小春站在刀上,沒有被傷害;讓小春站在火鏊上,也不能傷害他;當時是農歷五月,梨還未熟。小春說他想吃梨,并說大位(今沁陽市柏香)張家有梨,村里負責人馬上派人到大位張家去買。張家老太太確實有五個早熟的酥梨,她舍不得吃,把梨放在里間箱底。等來人說明情況,老太太取出酥梨奉上,分文不要。神奇的是,第二天下了一場大雨,莊稼得了救,百姓喜出望外,感謝大圣靈應,以后在南廟西大殿修建大圣殿。田旺村西街小廟石碑上記載:“六月初六大圣去東海赴會,六月初七才回來……”因此,冶墻村大圣會改在農歷六月初七。說來奇怪,每年農歷六月初七當地多會下一場雨,即使晴空萬里,也會升起一朵白云,接著雷聲隆隆,大雨傾盆而下。當地人在這一天多會準備雨具,預防被淋。
在焦作市博愛縣圪垯坡上的廟宇建筑群中,藥王廟之上有大圣殿,殿內雕梁畫棟,正中塑有齊天大圣孫悟空坐像,他穿著四海龍王送給他的衣冠,外加杏黃袍,威風凜凜、神態莊嚴。廟宇里孫悟空塑像邊不見金箍棒,傳說,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變化自如、威力巨大。孫悟空常把金箍棒搭在耳朵上或拿在手里。另外,在焦作市武陟縣圪垱店東岳廟、喬廟鄉商村、武陟縣西部的廟宇中以及焦作市附近的廟宇或家戶也敬拜齊天大圣孫悟空。
在民間,人們不會隨意敬神拜圣。敬藥王,是因為他為百姓消除疾病痛苦;敬孫悟空,因為他為人間降妖除魔,讓百姓安享盛世生活。孫悟空被譽為“斗戰勝佛”,被列入神仙圣賢受到祭祀崇拜,反映了他在百姓心中戰天斗地、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反映了百姓疾惡如仇、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反映了百姓不斷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驹瓨祟}:山陽民間的“齊天大圣”崇拜】
上圖 博愛縣圪垯坡上大圣殿內的孫悟空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