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相關信息 >> 文化遺產 >> 瀏覽相關信息

銅器舞:綻放在鄉土上的藝術奇葩

2013/9/3 14:18:42 點擊數: 【字體:


    節奏鏗鏘、旋律悅耳、舞姿奔放、氣勢磅礴……一段壯闊的銅器舞,雄渾而大氣,仿佛讓人忘記了制造這種藝術的創造者就是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在許昌縣艾莊鄉這片土地上,銅器舞開始作為一種古老的祭祀求雨的舞蹈,經過數百年的傳承和嬗變,如今已演變成當地人娛樂的一種方式,以強大的力量沖擊著我們的視線還有耳膜,旺盛的生命力在這片土地上,伴著飛揚的塵土熱烈地盛開……
  
    繼艾莊銅器舞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今年6月份該鄉魯灣村村民王青木、王福成又被評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近日,記者走進魯灣村,讓我們一起聽傳承人講述銅器舞的魅力傳奇。

    王福成的執著:

    30多年來從未中斷銅器舞的練習


    在艾莊鄉魯灣村一條水泥路的拐角,記者見到了早已等在門口的王福成,今年43歲的王福成正做著收購塑料品的生意。還沒走進院子,幾位村民便熱心地向記者介紹起了銅器舞。王福成笑著說:“在魯灣這個只有1000多口人的小村莊,80%以上的村民都能在銅器敲響時隨樂起舞,而且年齡在中年以上的基本都熟悉其演奏技巧。”銅器舞作為一種散落在民間的文化藝術,無不反映著當地民風的淳樸和村民的熱情。
  
    在采訪中,記者感受到更多的是王福成對于銅器舞的熱愛。“小時候為了學習打銅器,在大人們坐著拖拉機去外地表演時,我就偷偷地鉆在車斗下面跟去看,車到半路被發現了但也不好趕我回去了。”談起年少時對銅器舞的迷戀,王福成顯得依然興致勃勃。王福成說:“一旦農閑了,幾個人坐一起就以腿作鼓,椅作鑼,隨著節奏就可以來上一段,30多年了對銅器舞的練習是從未間斷過。”
  
    而真正的銅器舞演出卻并非如此簡單。該村老人王保河告訴記者,銅器舞表演的場面宏大,每組表演人數一般不少于50人,最少需要鐃8面、鈸8面、挑子鑼8面、擂子鼓4面,另外還有鞭子鼓、肘子鼓、弓子鑼、大鈸、小鈸等。演出時一般是4面大鼓和8面挑子鑼對面分布,8面大鈸和8面鈸對面分布,以鞭鼓為中心組成方形,由棋手統一指揮。

    藝術特色:

    質樸地再現了生活美感
   

    艾莊鄉的銅器舞始于清朝中葉,原為本地群眾求雨、祭祀而成立。經歷了時代的風雨之后,銅器舞成為村民平日自娛自樂的一種舞蹈。
  
    而在銅器舞的歷史演變中,其表演形式和功能也有了質的飛躍。王保河告訴記者,開始銅器舞的表演都是由清一色的男性組成,樂器主要由鐃、大鈸、大鑼、鼓等比較沉的銅器構成,舞蹈動作多以農家挑水、鋤地等民間生活素材為主,主要表現銅器舞陽剛、質樸的風格。而后經第五代傳人王青木的改進,銅器舞的表演開始有婦女加入,并引進了弓子鑼、油梆、小鈸等小型樂器,又為女性設計編排了柔美、活潑、靈巧的舞蹈動作,這一改進使銅器舞變得剛柔并濟,成為一種系統、完善的舞蹈形式。
  
    在傳承中,銅器舞主要依靠上輩人的口傳心授而得以保存,至今也沒有文字形式的曲牌。王福成說,銅器舞在演出時首先是3個固定的譜系(3個曲牌),開場只有一種節奏,聲如洪鐘,清脆、響亮,被稱做《銅器冒》(又稱《洛陽掛》);其次是《護心鏡》漸入高潮,它共有3個節奏,在表演時節奏逐漸加快,激越嘹亮;最后是《黑虎下山》,也含有3個節奏,它的聲勢比《護心鏡》更加強大,聲如虎哮獅吼,勢如排山倒海,聲若雷鳴。這種基本固定下來的曲牌、套路一直延續至今。
  
    正是憑著古樸典雅的舞姿和粗獷奔放的豪邁,自1992年起,魯灣村銅器舞相繼參加過許昌市第二屆、第三屆運動會開幕式等重大慶典活動;2001年9月,在河南省首屆民間藝術節上,一舉獲得鼓舞類金獎;2005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二屆民間藝術節上,再次獲得最高獎項——金鼎獎;2007年12月,在河南省少數民族文化展上,又獲得表演類一等獎。

    發展現狀:傳統技藝后繼乏人

    “現在的年輕人都想著掙大錢,幾乎都不熱心這些傳統的東西。學會打銅器也不能賺大錢,現在我的技藝都無處可傳。”從幾年前開始,王保河就一直為這個問題擔憂。
  
    據艾莊鄉副鄉長馬合葉介紹,目前,魯灣村的年輕人大都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了孤寡老人和婦女、兒童,表演銅器舞的重任也就落在了這些老人和婦女的身上,根本談不上創新和發展。此外,資金的匱乏也制約著銅器舞的發展。王保河告訴記者,雖然平時演出也有些收入,但根本不夠服裝和器具的更新換代,如今村里很多破損的銅器因為無法及時更換而讓演出規模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銅器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我們鄉努力向外打出的一張文化名片。”艾莊鄉副鄉長馬合葉說。為了保護銅器舞和促進其發展,他們已經成立了專門的組織,對銅器舞的歷史淵源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并建立了專門的銅器舞檔案。另外,他們也將銅器舞作為一個文化產業項目向外界招商,力爭為銅器舞的發揚光大注入更多的人才與資金。我們期待,這一傳統的民間文化,在現代市場經濟大潮中滾滾向前……【原標題:銅器舞:綻放在鄉土上的藝術奇葩】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許昌日報 2008-10-13 作者:許廷合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銅器舞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