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曹操雄踞河南許昌25年,因此許昌境內留下諸多三國時期的遺址遺跡,號稱“抓一把就是三國故事,踢一腳便是漢磚魏瓦”。三國文化熱長盛不衰,曹魏故都許昌也因此成為游人感懷的熱門之選。
“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看三國電影、電視劇,后來玩三國游戲,有機會特別想到許昌實地看看,體會那段風云變幻的歷史。”在許昌博物館的三國文化藝術品展覽上,大學一年級學生陶偉十分感慨。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時期作為風云變幻、群雄輩出的一段歷史,始終吸引著后人的濃厚興趣。小說《三國演義》堪稱國人必讀之作,以三國人物故事為題材的電視劇、電影層出不窮,桌游“三國殺”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一度無出其右,影視熱、圖書熱、音樂熱、解讀熱,三國文化在國人心目中享有極高的地位。
“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很令人神往。”一名到許昌參加三國文化旅游周的外地游客說,許昌作為曹魏故都,留下許多與三國史實或三國傳聞相關的遺跡遺址,對于喜歡三國文化的人很有吸引力。
在許昌境內,三國時期的文化痕跡留存至今。除了曹操所筑至今城垣輪廓依稀可辨的漢魏故城、曹丕接受獻帝禪讓國鼎的受禪臺、煮酒論英雄的青梅亭、曹操送別關羽之所灞陵橋等國人耳熟能詳的80多處文化遺址外,許多看似平常的地名村名都刻著曹魏時期的痕跡。
魏都區高橋營,許昌縣韓營、屯里,襄城縣馬坊營、四里營,諸多以“營”“屯”命名的村莊都與曹操“許下屯田”的壯舉密切相關,見證了風云浩蕩的歷史。鄢陵縣的馬欄村,相傳是曹操的牧馬草場,許昌縣的哭佗村,傳說是華佗死后其妻千里尋夫至此痛哭而得名。
許昌境內豐富的人文資源,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人前來尋幽訪勝、憑古吊今。從2006年開始,許昌接連舉辦了七屆三國文化旅游周活動,集中展示三國文化的豐厚底蘊,成為游人領略曹魏風的窗口。
5月17日,第七屆許昌三國文化旅游周活動啟動,隨著郵票《三國英豪 潁川謀士》發行,三國文化論壇、三國文化藝術系列活動將陸續展開。許多聞訊而來的游客表示,要借機好好領略一番三國文化風情。【原標題:河南許昌:三國文化熱帶動“曹魏許都”游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