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信陽

“豫韻楚風”信陽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陽

2013/9/29 17:33:17 點擊數: 【字體:


“豫韻楚風”信陽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陽

在信陽市北的平陽城遺址,曾出土一套戰國編鐘,它是信陽民歌源遠流長的有力物證。圖為平陽城遺址。

“豫韻楚風”信陽民歌系列一 河南民歌在信陽

商城縣雙椿鋪鎮的農民歌手付大坤

  商城縣雙椿鋪鎮黃土崗村51歲的農民付大坤沒想到,央視音樂頻道《民歌·中國》的記者一天錄了他10首歌,其中有4首被播出。

  付大坤說:“那是2005年9月,稻子剛黃的時候。欄目組先聽我唱了一遍,馬上扛著攝像機,拉著我直奔田里,我在田里邊走邊唱,一口氣錄了10首歌。記者連說不虛此行不虛此行。”

  在老付所在的村子里,包括老付在內的8位農民歌手,央視記者一共錄了他們用本真的嗓子“喊”出的38首原生態民歌。

  據媒體報道:“央視此次在新縣、商城、固始、光山、羅山等地錄制了近百首有濃郁特色的信陽原生態民歌。”

  這些,不過是信陽5000余首民歌中極少的一部分。像付大坤這樣的農民歌手,“僅商城一地,便有百人左右”。

  今天的信陽,不是信陽民歌最鼎盛時期,時間前推十余年,1989年的商城縣汪橋鎮天井村童粉坊,“一個村民組,100多人,唱得一般的有60多人,唱得較好的有40多人,唱得好的有8人,這8人最少的能唱100首,其中唱得最好的曹啟榮,能唱1000多首。”商城縣文化局干部朱大印說。

  時間再前推數百年直至上千年,民歌與歌手更如滿天星斗。信陽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文化現象?

  提起云南民歌,大家馬上想起《小河淌水》,提起陜北民歌,馬上想起《信天游》,提到江蘇民歌,馬上想起《茉莉花》,具有濃烈地域特征的民歌,賦予了一個地域鮮明的文化個性。但若提起信陽民歌,恐怕大多數人會搖頭。這導致的后果是,音樂界認為它數量雖多但不具有突出個性。上世紀80年代以前,介紹它的書刊極少。“具有深遠影響力的《中國音樂辭典》詳盡介紹了安徽的《慢趕牛》等單一體裁的民歌,具有龐大民歌體系、包含了所有民歌體裁及結構特點的信陽民歌卻只字未提。”信陽音樂人黃鐵成在文章中為此痛心疾首。這種對信陽民歌的嚴重漠視又是怎么造成的呢?

  長期以來信陽民歌作為一種自娛自樂的生活文化、應用文化,沒有市場可言,現在卻面臨著面對市場還是背對市場的矛盾,如果必須進入市場,應該以什么樣的姿態出現呢?

  帶著種種疑問,記者11月底奔走于大別山北麓、淮河上源,行程近千公里,信陽固始商城一路過來,走訪藝人數十人,那些“最苦的生活打造的最好的嗓子”,顯示出信陽人富有天性的美感,他們“想唱就唱,唱得響亮”,時時喚起人們隨之歌唱的沖動。

責任編輯:C006文章來源:大河報 2006-12-30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網 河洛大鼓網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河南農家樂網 中國旅游網 吳氏網 秦氏網 中華舒氏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福客民俗網 文化遺產網 秦腔戲曲網 中國晉劇藝術網 揚州揚劇網 梨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