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公山史海拾貝》記錄的情況,與何耀榜的回憶基本一致。1935年7月初的一天,由鄂東北獨立團***連連長黃云先帶10名便衣隊員潛入雞公山,在3個別墅找到聞達衛、葉和慈等三個美國人和美文學校的華人管理員劉占甲,借助他們迫使蔣介石派人談判,粉碎了國民黨的清剿。
雞公山管理區旅游文化局局長何軍說,由于此事對蔣介石刺激很大,他下決心成立雞公山管理局,1935年,雞公山結束了豫鄂共管的歷史。
作為避暑勝地,雞公山洋人、官僚、巨商聚集,抗戰期間,河南大學、東北大學農學院、百泉師范等十多所高校也先后遷往雞公山。這里的一舉一動,能迅速傳向各地,影響全國和世界。于是,雞公山又成為抗戰的大舞臺。
“美國白求恩”
雞公山救治抗戰傷員
1937年8月,我國助產教育開拓者楊崇瑞和著名抗日將領孫連仲的夫人羅毓鳳,走進雞公山創辦重傷兵醫院。醫院就設在避暑山莊的蕭家大樓。
當時,楊崇瑞作為國際聯盟婦嬰衛生組專家,正在歐亞兩洲考察。抗戰爆發后,她急奔國內,為籌設2000張病床四處奔走。羅毓鳳悉心照顧傷員,康復后的傷兵凡歸隊者,羅毓鳳每人贈送一枚“浴血抗戰紀念章”,鼓勵他們奮勇殺敵。
1937年12月,河南大學文學院、理學院、法學院及校本部遷往雞公山。河南大學克服種種困難,堅持用文化宣傳抗戰,本報對此曾有報道。同時,流亡、流浪雞公山的還有武漢大學農林學院等十多所學校,師生們組成擔架救護隊救護傷員,組織歌詠隊、話劇團為傷員慰問演出,代寫家書,為中國教育史寫下悲壯而又自豪的一頁。
對于美國醫學博士施更生,大多數人也許比較陌生。然而,美國著名記者史沫特萊在1939年秋寫的《中國的戰歌》中,以3000字的筆墨,對這位“美國白求恩”表達敬意。
施更生1917年在雞公山建有別墅,1921年,在他人的資助下,他在雞公山上建立了豫南大同醫院,同時擔任豫南大同醫院和確山教會醫院院長。抗戰期間,他積極救治傷兵和難民,他的行為引起了日軍的忌恨,盡管他的醫院內外懸掛著十多面美國國旗,照樣成為日機轟炸目標。史沫特萊寫道:作為主管醫生,施更生每天24小時隨時應召。每天早晨5:00到5:30起床,盡量在空襲到來之前進行手術。每天早晚各巡視一遍病號,并在上下午各抽出兩個小時為幾百名平民和士兵施診。
紅色特工
用情報影響世界格局
雞公山來客中的紅色特工,搞到的情報,影響著當時世界格局的走向。
湖北人高清為共產國際遠東情報組負責人,任務是搜集日軍、偽滿、汪偽及國民黨情報,制裁漢奸和叛徒。共產國際紀律規定,該小組不得與中共發生橫的聯系。1941年高清重病,不得已到八路軍重慶辦事處就醫,董必武利用同鄉和中共元老的身份,讓高清將搞到的情報同時暗報送中共一份,而在高的助手中,有兩人是由董輸送的。
這兩個助手其中一人就是有“湘楚一絕”之稱的湖北人趙英。趙英是雞公山避暑山莊蕭家大樓主人湖北督軍、省長蕭耀南的姨太太。蕭死后,趙英隨國民政府撤退重慶。董必武以同鄉關系說服趙投身情報工作。董將趙介紹給中共特工、雞公山東北中學校董閻寶航。閻令趙接受高清領導,趙英遂傾囊相助,給高清提供住處和經費,她出入國民黨達官貴人之間,為高清搜集情報并掩藏電臺。趙英至死都不知自己為共產國際效勞,只知為延安工作,國民黨也不知其真實身份。
1995年5月9日,俄羅斯舉行盛大儀式紀念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總統葉利欽簽署命令,授予閻寶航“衛國戰爭勝利50周年紀念獎章”。從此,這個神秘的中共高級特工出現在公眾視野。
1937年9月,閻寶航由周恩來介紹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外,他還利用自己是張學良幕僚的身份,加入戴笠的特務組織。這個雙面間諜,活動于國民黨要員之間,廣泛結交頭面人物,獲取了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三份舉世公認的最有價值的情報。
1941年11月,閻寶航獲取日軍即將偷襲珍珠港的情報;1944年,他弄清日本關東軍包括陸海空軍的部署、設防計劃、要塞地址、兵種、武器、將領姓名等。后來的事實證明,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由于蘇軍對日軍軍事部署了如指掌,攻擊目標準確無誤,僅用了幾天時間,就把日本關東軍徹底消滅。
韓復榘
被安葬在雞公山
雞公山南岡,“藏”著“笑話名人”韓復榘的墓冢。
大多數老百姓知道韓復榘,是因為他廣為流傳的笑話。其實,真實的韓復榘并非草包,他先后任河南省主席、山東省主席、抗戰時任第五戰區副總司令。
韓復榘次子韓子華,在《文史博覽》發表的《憶我的父親韓復榘》,為我們道出了其父葬雞公山的原因。
抗戰爆發后,濟南失守,韓孤立無援,率殘部撤往魯西南。1938年1月11日,蔣介石以在開封召開高級軍事會議為名誘捕韓復榘,理由是“不遵命令,擅自撤退”。
韓子華說,其父被關押在武昌平閱路一座小樓上。一天,有人告訴他,你不是要見審判長何應欽嗎?他請你。韓復榘看見樓下人全拿著槍,很警惕說:“我回去換下鞋。”他一轉身后面就開槍了。蔣介石殺韓復榘一個主要原因是,西安事變后,韓復榘第一個通電支持張學良、楊虎城。
按舊俗,韓復榘靈柩應運回原籍河北安葬,但河北已淪陷,鑒于韓復榘生前鐘情雞公山,其摯友、時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孫連仲,將其靈柩暫厝雞公山。據說,當時韓家二姨太紀甘青一人為韓復榘送葬。
2012年9月11日,到雞公山尋根的韓復榘孫子韓宗喆,說出了韓復榘二姨太紀甘青的一段動人故事。
紀甘青原為漯河一位頗有名氣的京劇演員,1928年韓復榘主豫期間到漯河視察,漯河商會設宴以待,邀紀甘青陪宴。席間,商會要把紀甘青送給韓復榘。韓復榘以為是開玩笑,并沒在意。不久,紀甘青被送到開封韓府。韓復榘不在家,其母親不知情,將紀留下。當時,馮玉祥對高官管理很嚴,不準納妾。韓復榘回家后讓紀甘青離開,紀要死要活。韓復榘只好讓她留下來。
為便于祭奠,1955年,韓家將韓復榘靈柩遷葬至北京西郊萬安公墓。因大部分人并不知曉其墓已遷,為尊重歷史,2012年韓子華出資重修韓墓,并在墓碑上寫上“韓復榘先生衣冠冢”。千秋功罪,任人評說。【原標題:抗戰期間的雞公山來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