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冬日的清晨,我們乘車出淮濱縣城南行,借熹微的晨光行過淮河橋,在越來越明朗的天地間,朝著期思鎮駛去。
淮濱縣地跨淮河兩岸,位于信陽市東北角,是一個建制僅50多年的新縣,但其下轄土地卻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沉淀。據淮濱縣文化局尤新峰先生介紹,其縣域淮河以北,春秋時是楚國著名的白邑,淮河以南,則是蔣國故地,后來成為楚國的期思邑。
“期思”是個很雅致的地名,據說是“寄望”的意思。與周邊“寨”“營”“鋪”等一般地名相比,這個名字是“白胡子爺爺”級的,它已經沿用了兩千多年。
這里有著極其悠遠的歷史。2600多年前,此地是周代蔣國都城,周王朝“寄望”蔣國鎮守南疆,安撫淮夷,故名之曰“期思城”。公元前617年前后,這個古國被強大的楚國所滅,為懷念故國,蔣人遂以國為姓,世代相傳。大約在國滅之時,蔣人就開始遠走他鄉,后來因各種原因,蔣氏后人逐漸從河南播遷到山東、陜西、江蘇、浙江、福建、湖南、貴州等地。如今,蔣姓在中華姓氏中為第43大姓,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47%。各地的蔣姓族譜都有“江南無二蔣”或“天下無二蔣”之說,遍布全國的蔣姓相信,他們都源出遙遠的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