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信陽

“美麗信陽·十大名片”:信陽民歌

2014/12/19 10:46:23 點擊數: 【字體:

“美麗信陽·十大名片”:信陽民歌
少年歡唱信陽民歌
 

    信陽民歌,這伊始于大別山麓,淮河水畔的信陽先民的優美歌聲,在信陽大地上愉悅蕩漾了數千年。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有聲的歷史,它是生活的載體,它用兼容并包的豫風楚韻,貫通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新時期定將煥發更加奪目的光彩!

  小小鯉魚壓紅腮,

  上江游到下江來。

  穿過多少金絲網,

  闖過多少釣魚臺。

  不為仁兄我不來。

  你聽過這首信陽民歌嗎?你若沒有聽到過,那你聽過革命歷史歌曲《八月桂花遍地開》嗎?《小小鯉魚壓紅腮》的曲調就是這首革命歌曲的前身。自它誕生之后,唱遍全國,響遍全世界。早在上世紀60年代,周恩來總理一手策劃的大型音樂史詩《東方紅》就奏響了這支歌曲;1997年香港回歸時,就奏響了這支歌曲,這是一首永遠回響激蕩在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后代心中的革命歷史歌曲!

  著名文藝理論家何其芳說:民歌是勞動人民不吐不快的產物。爬山調民歌專家韓燕如說:荷花出水自帶彩,民歌不上梳妝臺。信陽民歌,就是信陽勞動人民不吐不快的產物!就是一首自帶色彩,不上梳妝臺梳妝打扮就花枝招展的產物。它是山花,比山花還絢麗多姿;它是繁星,比繁星還要輝煌耀眼;它是旗幟,比旗幟還要璀璨奪目!

  信陽,居楚頭豫尾,處在江淮之間,鄂豫皖三省交界之處,面積一萬八千多平方公里。山川田疇秀若江南,文化資源富比中原。幾千年來,生活、繁衍在這里的勞動人民,在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的精神財富。特別是我們信陽素稱歌舞之鄉之美譽,歌謠的數量浩若煙海,我國最早的民歌總集《詩經》就記載有《臺南·申女》、《行霞》、《采蘋》等數十篇流傳于信陽地區的歌謠。明代馮夢龍編的《山歌》就匯集了信陽的五句山歌,并對豫南大別山民歌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千百年來,廣大勞動人民上山打柴唱著:“冬季臘梅花兒開,起五更上山打干柴”;車水時唱著:“一上水車把腳挪,邊車水來邊唱歌”;下田插秧時唱著:“人人一把秧在手,口唱山歌手插秧”。這些民歌,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直接參與了歷史進程。前面提到的《八月桂花遍地開》就是很好的例證。大革命時期,民歌也直接參加到革命隊伍中來,著名的《廖棚賣柴歌》,就是唱紅軍戰士把槍藏在柴捆里,挑著柴禾闖進白狗子軍營,把柴捆一打開,拿出槍桿子就投入了戰斗!《送郎當紅軍》、《劉鄧大軍是天神》更是唱響了一個時代,影響了一代人!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信陽民歌得到了空前的傳承和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中原農民出版社出版的《信陽地區民歌卷》,1500余首民歌是從近萬首民歌中精選出來的。《中國民間歌謠集成·河南卷》收錄了信陽民歌200多首,占河南卷總數1/5。

  信陽民歌有別于陜西信天游,青海、寧夏的花兒,有別于廣西壯族劉三姐的歌。五句子是它的最大特色。五句子中勞動歌是其精華,情歌又是精華中的精華。請聽這首《床底下挖個養魚塘》:

  想郎想得臉焦黃,

  夜夜睡覺想著郎。

  打開枕頭給郎看,

  眼淚發芽二寸長。

  床底下挖個養魚塘。

  前兩句是白描,第三句開始起跳,第四句是奇句,把眼淚比成黃豆芽,并且還具象,豆芽還二寸長,可以用尺子量,第五句跟進,異峰突起,淚水兒在床下形成個養魚塘,可見流淚之多!這在其他民歌中實屬罕見!正因為五句子山歌的藝術魅力,所以它引起了一些詩人的酷愛,把這種藝術形式帶進了新詩創作!

  信陽民歌是由一代代民間歌手傳承的。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信陽民間歌手從大別山唱到省會鄭州,唱到北京懷仁堂、人民大會堂,唱到中央電視臺!被海峽兩岸電視臺推介到海內外,遠播到世界各地!

  商城民間歌手石體潔、齊金生,是老一輩民間歌手的杰出代表。石體潔14歲隨河南代表團進京參加全國第二屆民間音樂舞蹈匯演,18歲進京參加全國職工文藝匯演,36歲第三次進京參加全國民族民間唱法獨唱,被河南省委宣傳部命名為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齊金生是潢川民歌手,以他為首的火菱子《豐收樂》1959年就進京演出,幾次被中央電視臺錄像錄音在全國播送。這兩位民間歌手都年已古稀了,仍活躍在今天的舞臺上,受到廣大聽眾、觀眾的喜愛。

  中年一代有商城的李鳴鳳,青年一代有李揚,都以演唱信陽民歌而活躍在當今的舞臺上,并取得驕人的成績!

  信陽民歌正是以這一代一代的傳承人傳承下去,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當前,正是信陽民歌傳承發展的大好時期。國務院把信陽民歌確定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求進一步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認真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工作,為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新的貢獻!信陽市委對此非常重視,認真傳達貫徹,相信信陽民歌的保護、傳承、發展會取得更大的成果,并直接推動信陽紅色文化的進一步挖掘,對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為信陽經濟的騰飛帶來巨大的文化支撐和引領作用!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信陽日報(2014-04-22)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抗戰期間的雞公山來客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