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走進河南 >> 印象河南 >> 瀏覽文章

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2013/10/21 16:28:47 點擊數: 【字體: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于今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洛陽賈誼開騷體賦之先河,張衡《二京賦》則為漢大賦之極品,賈誼、晁錯將西漢政論推向巔峰。漢魏時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蠫、應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賦》名動天下,留下了“洛陽紙貴”的佳話。宋詞的故鄉在開封,“梁園文學”的主陣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東晉以后,河南大族南遷,以謝靈運的山水詩、江淹的抒情賦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動了江南文學的繁榮。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中,河南有其二。“詩圣”杜甫是河南鞏義人,他以沉郁頓挫的筆鋒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滄桑巨變,其詩歌被贊為“詩史”;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詩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鄭人,他創作的《長恨歌》、《琵琶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韓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達到了中國散文的高峰。岑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躋身于著名詩人之列。

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杜甫

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詩經》中河南作品分布圖

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詩經·周南·關雎》詩意圖

詩文文化:中國文學的源頭和高峰

竹林七賢圖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于今河南省境內的作品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東晉以后,河南大族南遷,中原文人作品推動了江南文學的繁榮。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中,河南有其二。宋詞的故鄉在開封,"梁園文學"的主陣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                     

  關于詩文文化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民族的精神與心靈史,也是文化的主要形態之一。中國文學歷經3000多年不曾中斷,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文學之一,是中國文化中最重要、最璀璨的部分。在文學的三個基本門類--詩歌、散文和敘事文學中,中國傳統文學在詩歌和散文方面成就尤為輝煌,詩文文化深刻、生動地體現著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

  古代中原地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長期處于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出生、活動在這塊土地上的詩人和作家,寫下了無數光耀千古的不朽篇章,為中國文學開拓著主流航道,為中華文化創造了不可磨滅的寶貴遺產。

  濫觴于斯

  興盛于斯

  古代詩文的源頭和高地

  神話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文學樣式。中原地區是早期華夏民族活動的中心,也是周邊各民族交往的橋梁,上古神話,如盤古開天辟地、女媧造人補天、伏羲氏畫八卦、燧人氏鉆燧取火、大禹治水等,都是在這里孕育、誕生。這里產生、流傳并保存著中國最為豐富的神話文獻資料和民間神話故事。進入文明社會以后,中原地區又產生了中國最早的散文、詩歌等書面文學。從商代到北宋的20多個世紀里,中原詩文一直占據著中國文學的高地。

  孫廣舉(河南省文學院原院長、文學評論家):在中國文學史上,河南文學曾長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河南地域歷史上,文學是極為光榮的篇章。這與中華文明發展演進的歷史軌跡緊密相連,也與河南的自然、歷史、文化特點密切相關。

  河南,自然地理上處于中國腹地,在黃河中下游這片廣袤的沃壤上,中華民族的先人創造了燦爛的農業文明,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搖籃。中華文明發祥于斯、發展于斯、成熟于斯。"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國歷史上,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于河南,因而這里長期處于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集中于此進行開發建設,創造著、積累著、記載著中華文明的財富。同時,不斷的政治變動、政權更替在這里引發了無數次激烈的沖突,文明屢屢經受嚴重的挑戰,人為的與自然的深重災難不斷地降臨。戰爭像推土機一樣一次次將文明推倒,然后重建;三年兩決口的黃河,一次次把大片良田鄉村淹沒,把都城埋入地下。中原文化和文學,就是在這種創造、沖突和抗爭中孕育、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李圣華(鄭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文學博士):文學是有源流的,先秦時期的中原地區,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批文化巨人和文學經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肇開先河、創源辟流的價值和意義。就已發現的文獻資料來看,中國的書面文學應該開始于商代。安陽出土的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散文,其中已有詩歌的萌芽。今天所能見到的商代文學,主要保存在《周易》、《詩經》、《尚書》以及甲骨卜辭、彝器銘文等文獻中,它們是中國古代散文與詩歌的源頭。

  中國古代的文學,如果按地域來分,有中原、齊魯、吳中、浙東、荊楚、關中、巴蜀、六皖、嶺南、閩中、隴右、滇黔等派別,但追溯這些地域文學的形成,則都可上溯到甲骨卜辭、詩三百、先秦諸子、楚辭。當我們仔細尋繹它們的起源與發展時,不難發現,中原文學是中國文學各個分流的源頭,并且對各個地域文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何弘(河南省文學院副院長、文學評論家):在中國文化奠基時期的先秦,河南是一個具有首創精神的地方。這里有一個如今人所說的"開拓者家族",在各個方面屢屢"為天下先"。這一時期的河南文學處于中國文學的中心地位,原創性強,品位高,樣式多,數量大,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發展史上具有奠基意義。

  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文學逐漸走出經學附庸、走向自覺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河南約有200位作家在賦體散文、詩歌等領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發揮了領航的作用,推動中國文學走向了自覺和繁榮。東晉南遷以后,原籍河南的文學家族對南方文學的發展和南北文化的交融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隋唐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鼎盛,文學也迎來了空前的繁榮。唐代時,洛陽為東都、神都,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中心,全國主要的文學家都到河南游歷過,并留下了大量優秀作品。這一時期的河南文學不僅在數量上首屈一指,而且大家輩出,在唐代留名的2000多位作家中,河南作家多至400余人,其中一流的作家占到文壇的半數以上。他們在中國文學最為輝煌的"造山運動"中,在詩歌、散文、傳奇小說等領域,創造了一座又一座聳峙的高峰。

  宋代是中國文學的新變時期,傳統的五言詩、七言詩仍然保持著強勁的勢頭,而詞這一新興文學樣式則完全成熟,成為代表性的文體。北宋時,東京(今開封)、洛陽是全國的文化與文學中心,吸引了全國士人,"八方風雨會中州"。全國著名的文學家都曾長時間在河南活動,并留下大量的名篇佳作,河南再度成為全國文學活動的中心。這一時期的河南作家在人數上仍很可觀,有作品傳世的達400余人。

  元明清時期,中國古代文學在內容和形式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詩文盛極而衰,帶有明顯市民傾向的戲曲、小說逐步在文壇占據重要地位。河南優秀的文學家仍然代不乏人,但逐漸遠離中國文學的中心。

  張鴻聲(鄭州大學文學院院長、教授):至少在南宋以前,中原文學一直是中國文學之集大成者。從文學體式上說,中國的散文與詩歌都發源于中原,在中原形成成熟的形態,并影響到南方地區;而且,辭賦、詩歌等的創作都在中原地區形成高峰,并創造了中國文學無與倫比的漢唐氣度。可以說,南宋之前的一部中國文學史,相當程度上以中原為中心,大半是由河南文學家書寫的。這是文化史上的奇觀,是河南人永遠的驕傲與光榮。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2008-06-13)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