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 >> 周口 >> 傳統文藝 >> 文藝賞析 >> 瀏覽周口

河南非遺新發現 百年漁鼓道情僅剩倆傳人

2013/4/12 18:17:07 點擊數: 【字體:


    中新網周口4月28日電 (記者 李冰)日前,一種表演形式和大鼓書相似的傳統曲藝——漁鼓道情,近日在周口市商水縣被發現。不過,這種盛行于清末興起并流傳于民間、有著100多年歷史的傳統曲藝,如今卻只有一位63歲的杜三合老人和他的女弟子會吟唱,前途堪憂。

    日前,“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新發現”采訪團來到商水縣,在當地陽城公園內見到了63歲的杜三合坐在椅子上,右手拍擊漁鼓(三尺三寸長的竹筒,蒙上豬皮),左手敲擊竹板,嘴里還不停地演唱,伴著明快的節奏,他唱著通俗的曲調,向周圍人進行漁鼓說唱。

    據介紹,漁鼓道情,有時也稱仙戲,當地老百姓叫“梆梆筒子”,在商水流傳了一百多年。“我十一歲開始學習漁鼓道情演奏,十四歲出師,每年都演奏兩百多場。”說起漁鼓道情,杜三合滔滔不絕,但談及目前的情況,他有些哽咽,他回憶,那時每年都要演出200場以上,全縣就有十多個會漁鼓的民間藝人。“現在,沒有人請我們演出了。漁鼓道情的唱腔完全是老師教徒弟學,唱詞沒有文本,現在,會表演漁鼓道情的人,全縣只有我和我的徒弟趙春了。”

    “道情”為太康特有劇種,始于明末清初,源于道教的歌“道情詞”,因道士唱樂歌時配以漁鼓伴奏,故古稱漁鼓道情,明清時即在皖北地區流傳,和阜陽一帶民間小調“鶯歌柳”融合后形成曲藝說唱藝術,清代后期(1860年右左),從沈丘、鄲城一帶傳入西華、杞縣、太康。完【原標題:河南非遺新發現 百年漁鼓道情僅剩倆傳人】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2010-04-28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