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本日記,1180多萬字,記錄了31年中國的蓬勃發(fā)展,記錄了河南的改革開放,記錄了鄭州的突飛猛進,記錄了鞏義的文化傳承。同時,也記錄著一位老人一生的故事,這就是74歲的退休教師康若望寫的《方塘活水日記》。
近日,在鞏義市孝義街道辦事處龍尾村見到康若望老人時,他告訴記者準備致函吉尼斯為他的《方塘活水日記》申請吉尼斯世界文字紀錄之最。
10年的日記付之一炬
今年74歲的康若望出生于1939年,那個年代能讀書的人還是少數,康若望倍加珍惜讀書的機會,上到初中,他開始學著用日記的形式記錄生活?等敉嬖V記者,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單純地想記錄,記錄自己的想法,記錄自己遇到的煩惱,到后來不僅記錄自己的事情,還會寫上每天社會發(fā)生的事情。
他從1956年開始寫日記,那年,他17歲,一直寫到1966年。他寫了10年、近40萬字的日記,因政治風云變幻,害怕這些日記惹來禍端,他親手燒了十幾本日記。
改革開放,社會環(huán)境寬松后,1982年10月15日,他用自己在鞏義二中教課的課時計劃本,又開始了日記人生。
這次,他沒有再間斷,即使生病也堅持在病床上寫,一直堅持到今天。每篇日記1000到3000字,至今已經寫了162本,粗略統(tǒng)計有1180多萬字。
康若望老人的日記本裝訂得整整齊齊,封面上寫上日期。
第一本日記的封面上,他用毛筆寫著《紅塵警示錄》,日期是1982.10.15~1983.8.15。后來,他又把自己的日記命名為《方塘活水日記》。翻開他的日記本,書寫工整,每頁日記上還用紅筆做一些標注,有的畫圈,有的畫紅線。他解釋說,畫圈圈的地方是他認為寫得比較精彩的語句,畫橫線的地方是比較重要的。
他的日記,不僅僅是生活的記錄,還有一些詩歌散文、剪報等。他還在日記中記錄了每天國內外發(fā)生的一些重要事件和社會新聞,并配有評論。
三尺講臺的“將軍”
康若望年輕的時候一直在鞏義二中擔任教師,因為教學方法獨特,工作出色。
“他的宿舍從來是最早亮燈,最晚熄燈。每天都是一點睡覺,那個時候條件艱苦,眼睛都熬壞了。”康若望的老伴說。他的老伴悄悄地告訴記者,站在講臺上,他就是一個將軍。
退休后的康若望有一個夢想,就是站在大學的講堂,做一名大學教師。
1994年,康若望迎來了一個機會,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公開向社會招聘老師, 先是筆試,然后面試,經過一輪輪的競爭,他留下來了。先是做?骶,后又站在講臺教學,直到1998年7月,他因為身體等多方面原因,正式離開了熱愛一輩子的講臺。
辛勤的工作換來康若望桃李滿天下,從知名學者到普通教師,從基層公務員到全國政協(xié)委員,優(yōu)秀的學生除了在國內,更遍布全球幾十個國家。
老人說,他當了幾十年語文老師,還是省作協(xié)會員,省杜甫研究會理事,省詩詞學會會員,鞏義市杜甫詩詞學會副會長,曾任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缟玳L兼主編。結合自己這一輩子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思,真實地記錄下來,關心時事的同時,能夠讓自己的思維活躍,不易于思維衰老,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方式。
出版了四本詩集兩本散文
翻閱康若望的日記,大段的日記都用詩詞的形式來展示,出生在杜甫的故鄉(xiāng),激發(fā)著他對詩詞的熱愛。
60歲開始,是我人生的第二個青春,我倍加珍惜這個青春?等敉f,這些年,他把自己所有的日記開始進行重新整理,并且為日記編撰了目錄索引。
1994年之前的所有日記,偏重于對人生的思考,他把這些日記歸于《紅塵警示錄》,從這之后的日記統(tǒng)稱為《方塘活水日記》,這時候的日記內容就比較廣泛,涉及國內、國際、社會甚至評論。
74歲的康若望至今能背誦古詩詞800余首,他不但活學活用,更是從1998年至今出版了4本詩集和兩本散文。
康若望說,這些文字讓他整日樂得其所,他希望用日記和文字記錄下時代的脈搏,以及自己對人生的感悟。自己越寫越想寫,老伴也很支持,生活很快樂、很充實。鞏義播報 陳振翔 文/圖【原標題:鞏義古稀老人康若望的“吉尼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