飾演白蛇的宋玉華,在臺上一板一眼,神韻獨到。臺下滿座的小區居民中,聽得最投入的是余海。這兩位老人,一個69歲,一個72歲,是一對夫婦。
“因為放不下豫劇,2008年4月,我倆辦起了河南豫華藝術團。”余海老人說,當時沒想到藝術團能發展到現今32人、年活動近百次的規模。
余海和老伴年輕時都曾從軍在新疆建設兵團,之后入鄭扎根,從事戲曲藝術多年。兩位老人都愛唱豫劇,多少年來,一聽到板胡絲竹之響,眉眼、嗓喉、身姿、碎步便一并而來,戲詞更是爛記于心,娓娓而出,源源不斷。
看到老人與豫劇“情深難舍”,孝順兒女支持他們辦起了社區藝術團。
置辦樂器戲服,召集班底人員,張羅場地臺面……倆老人忙得不亦樂乎。當看到藝術團第一次表演時,當聽到社區居民和戲迷連連叫好時,余海老人說:“10萬元的投入和近3個月的忙碌籌備是值得的!”
之后在天下城小區的居民多功能廳內,每周二、周五都會安排藝術團排練表演,余海與老伴還會邀請省內、甚至國內知名的豫劇名角指導、參演,居民與戲迷總能免費享用豫劇“大餐”,有人感慨:“有了豫華藝術團,我們飽了耳福!”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倆老人帶著他們的藝術團走進學校、工廠、農村、福利院和更多的居民社區義務演出,豐富群眾業余生活,至今他們的義演已超過百場。因為兩位老人的善舉,他們當年以超過3萬張選票的絕對優勢,榮獲“綠城公益之星”美譽。
6月15日一大早,余海和老伴又是早早趕到社區居民多功能廳,掃地、抹桌,再三整理舞臺的角角落落。“這次是為赴臺交流演出進行的預演!”余海老人告訴記者,為了能讓在臺河南老鄉也能夠聽鄉音、感鄉情,他們與臺北救國團幼獅文藝中心聯絡后,安排在6月21日赴臺演出。
對于社區藝術團的未來,兩位老人信心滿滿:“我們的藝術團小,但群眾的舞臺大,我們還要繼續辦下去、演下去。”(本報記者李林)【原標題:兩人辦起藝術團 鄭州一對老人和他們的社區藝術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