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釋齋記憶力非常好,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人稱“少林活拳譜”。上世紀60年代,郝釋齋經常利用午夜時間,在自家沒有窗戶的廂房內,伴著燭光,對照著拳譜研究少林拳法,自修少林功夫。
披肝瀝膽,悲天憫人。少林寺首任大和尚釋永乾稱贊,自己到過很多地方,從來沒見過郝釋齋這么好的大居士。
據登封市少林文化研究學者岳曉鋒介紹,由于郝釋齋的入門師傅釋行正是一個終身弘揚禪法、具有菩薩心腸的文和尚,所以青年時期的郝釋齋一邊學武、習醫、參禪拜佛,一邊幫助父母辛苦耕種田地,同時還傾其家有,救濟鄉鄰與少林寺僧人。高尚的人品、長期謙遜地學習、勤奮地練功,使得郝釋齋年紀輕輕就成為一位萬人敬仰的少林武術宗師。
然而最令郝釋齋感到精神慰藉的,莫過于從他身邊走出去的“門里徒弟”。
釋永信:錘煉有年,慧行俱進
釋永信,俗名劉應成,法名永信,自號皖潁上人,現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等。1988年2月,釋永信就著手成立少林寺紅十字會,創立少林書畫研究院。2003年10月,訪問西班牙,拜會前奧林匹克委員會主席薩馬蘭奇,為促進中華武術列入奧運會運動項目而奔走。
1973年,釋永信16歲,當時在少林寺一家小飯店打雜,當地的治安主任帶釋永信來見釋行正大和尚,因為釋行正雙目失明,遂將釋永信送給郝釋齋,郝釋齋待釋永信視若親生,厚愛有加,不遺余力,將一身武藝傾囊相授。釋永信不僅達摩杖練得好,軟功也十分了得,即使到了四十來歲,左右劈叉也還十分到位。后來社會上有人質疑釋永信不會少林武功,郝釋齋辟謠說:“有我郝釋齋在,誰敢說釋永信不會少林武功!”郝釋齋進而解釋說,他那時教釋永信練功都是在夜間而且必須在夜間,因為少林武功歷來六耳不傳(傳授武功時不能有第三個人在場),只有戰亂時才會在白天練功,所以釋永信身懷絕技鮮為人知。對此少林文化研究學者岳曉鋒撰文稱,從清末到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附近的民間拳師練功和授藝大多選擇夜間進行,地點也多定在墳地或野樹林等僻靜之地,一為專心,二為避人。
少林寺雖然非常講究輩分和師徒傳承關系,但郝釋齋是俗家弟子。俗家遠不如寺院的師徒關系嚴謹,所以郝釋齋在寺院與釋永信是師兄弟,在俗家又是釋永信的師父。(鄭州晚報)【原標題:揭秘隱居嵩山的一代少林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