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開玩笑說,張保成是中國當主持人次數最多的村支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擔任鞏義市大峪溝鎮大峪溝村黨支部書記的張保成,先后給當地鄉親主持婚喪壽等儀式近千場,成了鞏義市赫赫有名的婚喪主持人。他的婚喪主持并非簡單的或嬉笑娛樂、或肅穆悲哀,而是通過自己精心編排的細節和感人的語言,用活生生的例子來打動人、教育人。于是,無論誰家有紅白事,都樂意讓他“上去說說”。
A
偶然“上去說說”,后來回回讓他“說說”
“大概是1990年左右吧,我那時是村主任,我好說話,他們叫我張鐵嘴兒。那年村里有戶人家結婚,農村還不興啥婚禮主持人呢,我當時在給他們幫忙。看婚禮上怪冷清的,有人就喊我:‘保成,你上來說兩句吧。’”回憶起頭一次主持婚禮,54歲的張保成笑了,“完全是趕鴨子上架嘛,我被他們拽了上去。我只好根據從電影上看到的結婚鏡頭,‘什么一拜爹娘,二拜高堂’比葫蘆畫瓢主持了一番。”
1996年,張保成擔任了村支書,可這主持人的角色卻再也沒丟掉過,他從過去的“鐵嘴兒村主任”成了“主持人村支書”,只要村里有誰家結婚,村民就會讓張保成“上去說說”。
那一年,張保成的近門叔叔的兒子結婚,提前給張保成商量,讓他“上去說說”。張保成接下了這個活,他覺得應該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就決定在婚禮上把這些意思表達一下。
在婚禮上,他特意給孩子說了一段話:“今天是你結婚的大喜日子,此時此刻,我相信你有很多話要給你的爸爸媽媽說,請把心里話告訴你的爸爸媽媽。”
說著,張保成把話筒遞給了孩子,叔叔家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一聽這些話,拿著話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竟然望著爸爸媽媽哭了起來,爸爸媽媽也泣不成聲。
見狀,張保成趕緊說:“爸爸媽媽是激動的淚水、辛酸的淚水,同時也是高興的淚水。淚水里包含著養兒育女的艱辛……如今,兒子終于長大成家了,他站在父母前面流淚了,這滴滴淚水包含著對父母的感激之情。”
張保成說:“第二天,俺叔還給我送去了兩瓶劍南春,說我主持得不錯。鄉親們也說弄得中。這也是我第一次用普通話主持。”
B
紅白事,都傾注著傳統美德教育
自從給叔叔家的孩子主持婚禮后,張保成決定在以后的主持中,不管紅事白事,都要通過這種形式,宣傳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我是一名村支書,應該有意識利用一切形式,給鄉親們灌輸這種理念,而不能做一個單純的主持人。從這以后,我主動把主持人工作,變成我一項思想教育工作。”
由于張保成的主持人名氣越來越大,不少外村人也找他主持紅白事。
2007年4月,鞏義市站街鎮新溝村王老夫人去世。老人的兒子王先生慕名去找張保成主持。在商量如何主持時,王先生對張保成說:“我母親快去世前交代我,等她死后,要捐出自己的積蓄,把村里漏水的蓄水池修修。我們準備在葬禮上,把錢捐給村里。”
得知這一情況后,張保成也被老人的精神所感動,他決定把老人捐款作為葬禮主持的重點來處理,并借機大力弘揚老人的高風亮節。
葬禮儀式開始后,張保成飽含深情地說:“尊敬的王老夫人……按照您的遺愿,您交代兒子捐的1萬元錢,現在由您的長子親手交給村里的領導。”
說到這里,王先生把錢當場交給了村支書,村支書接過這筆錢感動得兩眼掉淚,“當時很多村民都在場,我聽見村民說,這老太太真好。”張保成對記者說:“你說,利用這種現場的活生生的例子,來教育村民多好。”
C
動情主持,讓人“變孝”
大峪溝鎮大峪溝村第二村民組的張愛云說,張保成在主持時還有另外一絕——教育意義,而且這種教育方式很能讓人接受。
當時她家邀請張保成來家里主持白事,張保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辦事的前兩天,張保成來到張愛云家里,讓張愛云丈夫的6個兄弟姐妹講述自己與父親間最難忘的故事。
張愛云的丈夫說,他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小時候五六歲時,得了腦膜炎。當時情況比較緊急,而縣醫院距離大峪溝村大約13公里,要想去也沒有交通工具。就這樣,爸爸媽媽輪流背著他,硬是跑了13公里將他送到醫院及時救治,最終病得以痊愈,并且沒有留下什么后遺癥。
聽完逝者家屬的講述后,張保成很快就寫好了祭文。在辦事兒當天,他把這些一一講述了出來。張愛云說,張保成講得非常動情,講著講著就淚流滿面。公公的幾個子女聽了,更加激發了對故去父親的懷念,他們一個個大哭起來,并表示一定要更加孝順健在的母親。
張愛云丈夫的侄子張亞琦,當時十七八歲,正上高中。他聽了張保成的主持后,非常感動。他說,自己以前也參加過別人的葬禮,但都是走一個形式,其實對于死者并沒有太多感情上的概念和牽掛。這次的葬禮儀式,讓他真正意識到,一定要在家中長輩活著的時候,好好孝順,省得以后自己留有遺憾,想要再孝順也沒有機會了。張亞琦說,就是那次張保成主持的喪葬儀式,讓他懂得了要更加孝敬老人。□記者 溫中豪 實習生 張朝 文圖【原標題:從“鐵嘴兒”村主任到“主持人”支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