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鄭州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鄭州

陳國創做一個精神明亮的“軍人”(3)

2013/12/31 14:40:18 點擊數: 【字體:

    1977年,陳國創從部隊考入河南大學美術系。1981年畢業分配到新鄭卷煙廠,任包裝藝術設計師。1990年~1992年,他在傅凌云老師的推薦下到廣州美院關山月畫室進修兩年。關山月的言傳和身教給了陳國創很大的啟發。關山月給陳國創題詞:“畫實感,師造化,筆墨當隨時代。”學院派嚴格的教程訓練,名師名家的點撥指導,為陳國創的藝術創作之路奠定了極堅實的基礎。

    陳國創說:“嶺南派主張面對生活,寫生、寫情、寫實感。學習前人但不抄襲前人,創新發展國畫,筆墨當隨時代。”松柏山水,是陳國創的創作主流,也是嶺南畫派的主要特點。陳國創后來在廣州美院跟傅凌云和關山月學習期間,又得真傳。山水,松柏,軍魂,筆墨。嶺南派在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日本和西洋畫法,自成一格。著重寫生,多畫中國南方風物,章法、筆墨不落陳套,色彩鮮麗,世稱嶺南派。“正因為不斷創新,嶺南派的作品才具備雅俗共賞、互通互容、悅目易懂及易與觀眾共鳴的特點和魅力。”陳國創說。

    陳國創的山水畫作品,首重氣勢,沉雄質感、大氣磅礴,民族感強,時代氣息濃,很好地把中華的傳統文化和繪畫藝術完美、有機地結合起來,繼承和弘揚了“筆墨當隨時代”的藝術精神。

    三千里路云和月,與天地精神獨往來。從中原到北國,從北國到南國,春夏秋冬數十年。1999年陳國創從鄭州到北京,當時僅居一間斗室,條件極其簡陋,他夏日身著褲頭背心,冬天身裹大衣棉被,但畫筆從不肯停歇。枯燥與孤獨、辛苦和勞累沒有使他屈服,每當心灰意冷時,就用懸掛在墻壁上的寶劍鞭策自己。這個時期,陳國創系統地重新學習了中國山水畫的理論和筆墨技法,在嶺南派的基礎上,認真研習各畫派的特點和表現形式,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和理論依據。這期間,他在鄭州大學、北京軍博舉辦過兩次個人展,2008年汶川地震后,陳國創在鄭州舉辦畫展并賑災拍賣,三幅畫拍出的14萬元都捐給了災區。

    陳國創在首都畫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并以松柏山水享譽美術界。陳國創的松柏山水畫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在畫壇享有名氣,1989年,中國美協舉辦“黃山”山水畫大賽,陳國創的《中華之魂》榮獲二等獎。那個時期,還健在的張愛萍將軍、楊成武將軍、洪學智將軍等老一輩革命家收藏了陳國創的松柏山水畫,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特別是張愛萍將軍稱陳國創筆下的松柏山水“畫出了中華民族之魂”。

    來自家鄉的滋養

    陳國創的家鄉在中原的棗鄉新鄭,這里有著千年的種棗歷史,紅棗果大肉厚、核小味甜,蜚聲國內外,棗樹樹形蒼勁古樸、盤根錯節,還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樹干呈甕形,肚大兩頭小,十分入畫。陳國創幾十年間,只要有機會回家鄉就會在棗林中漫步、寫生。歲月更迭,他已把棗樹一年四季的變化和形態深深地烙在了腦海中,在山水畫創作之余又開始探索畫棗樹的藝術創作。

    2013年9月,在河南舉辦的第13屆紅棗文化旅游節上,陳國創先生的美術作品展隆重推出。他采用油畫、國畫、水粉、素描等不同畫種,用最適合的形式表現最適合的內容,把棗樹的形體、神韻表現得栩栩如生,把棗鄉的風情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給觀眾。此次共有30多幅畫棗作品

    展出,國畫長卷《棗鄉踏歌行》,長7米,高0.8米,他采用嶺南畫派兼工帶寫的筆法,細致刻畫了新鄭棗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贏得了業內一致好評。油畫《新疆人民好想你》,表現的是好想你棗業股份公司董事長石聚彬和新疆維族棗農親切擁抱的場面,維族老漢深情的眼神、由衷的謝意,主人公的神形兼備,熱情奔放的性格情真意切,還有維族姑娘手端奶茶和紅棗、敬獻恩人的嫣然笑容,色彩迷人,細致入微。畫面和諧生動,再現了主人公石聚彬和他的員工在新疆堅守20余年的故事,他們在沙漠戈壁上栽種新鄭棗苗,把棗樹種植科技傳授給維族棗農,使棗樹變成了搖錢樹,沙漠戈壁變成了綠色銀行。陳國創被中原人譽為“中國畫棗第一人”。

    我是永遠的“軍人”

    中國的劍道武術,水墨國畫,更是有代代相傳的劍譜和技法,名人名家的高深理論需要去研究、去傳承。劍墨堂主陳國創不僅對嶺南畫派的技法與理論做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和實踐,同時,也對長安畫派、吳門畫派等南北畫風進行了探討和嘗試,博采眾家之長,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藝術之路。他的畫棗作品不論國畫、油畫、水墨畫都充分體現了自己的創作原則。至今他的寫生稿、鋼筆畫還是十分規矩、嚴謹,他曾在課堂授課時告誡學生:要認真學習基本功必須繼承傳統,這才是創作正道。

    陳國創,一米八的大個子,威武的軍人氣魄,性格里滿含著軍人的膽略。難能可貴的是許多畫論他都會用軍事兵法去闡釋,并頗有新意地進行解讀。如畫論講“緊抓主題、突出重點”,可以從兵法“擒賊擒王”中理解;畫論講“超乎想象之外,合乎情理自中”,可以從兵法“無中生有”中理解;畫論講“意在筆先,意到筆不到”與兵法“欲擒故縱”可同義理解等。陳國創作品中樹干、山石蒼勁有力的行筆方式,據他講來源于行伍人“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的

    練武口訣,“苦練出精兵”、“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等軍事術語是陳國創的座右銘,對畫論的另類理解,使他能用軍事理論豐富和指導藝術創作。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河南日報農村版 2013年12月31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