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鄭州 >> 名人名家 >> 書畫鑒賞與收藏 >> 瀏覽鄭州

韓非解老的曲解與誤導(dǎo)

2014/12/25 16:01:20 點擊數(shù): 【字體:

    作者簡介:黃慶松,男,1926年生。臺灣師大國文系畢業(yè),曾任記者、教師、秘書。

  韓非在解釋《老子》第三十八章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及“上德無為而無不為”時,說是“凡德者,以無為、集,以無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為之欲之,則德無舍,德無舍則不全。用之思之則不固,不固則無功,無功則生于德……。”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說:“所以貴無為無思為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夫無術(shù)者故以無為無思為虛也。夫故以無為無思為虛者,其意常不忘虛,是制于為虛也。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今制于為虛,是不虛也。虛者之無為也,不以無為為有常。不以無為為有常則虛,虛則德盛,德盛之謂上德”。故曰:“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

  這短短的一段,就出現(xiàn)了四個問題。首先,它犯了三個錯。其一,韓非把老子的“上德”,解釋為“無為、無欲、不思、不用。”意思是什么都沒有,是子虛烏有的“虛無”; 甚至連想都不能想;也就是必須得虛無到了極點,才能算是上德。但如果“無為”到什么都不做,“不思”到什么都不想,則上德者都已“虛脫”成木頭人了,這樣的“上德”有什么意義?那又要如何去理解無為而無不為?而所謂的上德,即是常道,它乃是似虛無而實有的;就像《老子》第五章以風(fēng)箱作比喻,要能“虛而不屈,動而愈出。”不屈,是無限的延伸,也就是無窮盡。動,指常道的運作;于人就是行動。虛,是無為;動,即無不為。風(fēng)箱內(nèi)雖是既空且虛,卻能鼓出無窮無盡的風(fēng)來。其次,以無為聚集“無為”,必是抽象而虛空的。即使聚集了一大堆的“無為”,還是個虛空的“無為”,就像再多的零加零,還是等于零。其三,那“不以無為為有常”的說法,也是錯誤的。因為《老子》第三十七章一開頭,明明就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不管其為“無為”或“無不為”,它們在常道里面,永遠(yuǎn)都是恒常的、“周行而不殆(第二十五章)”,往復(fù)循環(huán)地運行而不止息。所以“無為”絕對是有常的,怎能說是“不以無為為有常”?

  還有第四個問題,那就是《老子》書中從未用到、或提到的 “思”字,根本不存在思或不思的問題,何有“不思”、“無思”之說?不管韓非是無中生有,或是恣意發(fā)揮,都是極不可取的。

  由此可見,韓非如此解老,頗有些莫名其妙!

  其實老子所稱的上德,依照其一向“論道以喻人”的用意,當(dāng)然是要求那得道的有道之士,能夠具有常道的精神。而常道的精髓,乃是無為而無不為。常道也者,上德也者,基本上都是無為的。所以上德者,只要秉持常道的常,循著常道去做,并不需要任何居心;而沒有居心的為,就是無所為而為。只有無所為而為,才是無為的為,也就是無以為。所以老子接著才會說:“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就是他在第三十八章中,解釋其“上德”是“無為而無以為”的思路及其來龍去脈。

  上面所說的“沒有居心的為”,與“無為無思”“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很像,但卻不同。上面所說的是“上德”者只要循著常道去做,不需要任何居心,而韓非卻把“無為無思”連成一氣,說成既無為又無思,走向 “虛無”。雖然乍看有點像,但其“意境”卻是截然不同的。老子的“無為”,是“無為而無不為”,而韓非的“虛無”的“無為”,則是全然的“虛空”。韓非還把他的無為,硬是再加上無思,把上德者顛覆成為木頭人,或許是居心叵測的。其所以要這樣做,恐怕是另有所圖。因為國君如果“虛脫”而成木頭人,則可以上下其手,挾持那無為無思的昏君,為所欲為。如果臣民也都“虛脫”而成木頭人,則就更便于操縱把持了。

  本來,解釋古書,原只要能夠持之有據(jù),言之成理,是可以見仁見智的。但韓非可能是有意為之;雖然謬以千里,卻只是差之毫厘,所以后人也就覺得韓非是言之成理的。可是這跟老子的原意相差得很遠(yuǎn)。除了從字面上去反駁之外,還得從老子的忠厚仁慈,即救民濟(jì)世的著書原旨去探討,才能辨明其中的是非黑白。
 

責(zé)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中國社會科學(xué)網(wǎng)(2014-01-06)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韓非”矛盾“思想的歷史成因
相關(guān)信息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shù)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