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落選后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埋怨評選機制。首先要認清展覽的主流,每次展覽,盡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不可否認,基本上還是好作品上來,差作品下去的。“屈死鬼”肯定有,30000件只要1000件,那29000件里面好作品多的是。但入選作品的主流是好的。如果讓普通作者當評委,當過幾次也會明白,評委大部分還是公正的,是認認真真的去評選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刀切,評委的構成、評委的學識所限,有些評委不懂篆刻、篆書,分到了篆書組,盲目性就很大。評委憑自己感覺劃票,這時作者就吃虧了。還有社會影響和非藝術影響,比如親親疏疏的關系、師生的關系、收人家好處的關系,你去抱怨這些也沒用。你有事實根據,可以去法院告他。這些事情在現代社會是難免的,但他畢竟是擺不上桌面的,是見不得陽光的,也永遠成不了主流的,F在天天抓貪官,還是有人在跑官、在買官。我們只有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把非藝術因素降到最低,但完全沒有,是不可能的。不能因為沒有入選就怨天尤人,就不再寫字了,一定要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
薛:現在青年人學習書法基本都是自學,不可避免地要走一些彎路,在您看來青年人學習書法最應注意哪方面的問題?
李:學習書法,沒有什么彎路不彎路的,任何彎路都是必要的。比如我小時候寫《多寶塔》,現在看來沒多大意思,但對我書法的積累是必要的。還有寫大字報,文革期間寫大字報,對練筆有好處。學時人的,未必沒有好處,時人的東西入手很快。寫古人《散氏盤》,你不知道怎么下筆,但你一看王友誼,原來是這樣寫的,過不了幾天你也會寫了。所以學時人也不算什么走彎路。
任何彎路都是必要的,就是你在學書的道路中,不斷的反思,不斷的推翻自己才能進步。書法之路不要設計,首先你要喜歡,要廢寢忘食,可以一天寫八小時的字而不知道累,你不要抱定我每天寫八小時的字,三年后我就是書法家、篆刻家,可以賺多少錢。如果是這樣,你肯定寫不好字。要感到學習書法很愉快。我年輕時候,干的是體力活。回到家,家里飯沒做好,一身臭汗沒洗,就光著膀子趴在那里寫小楷。雖然干的是很苦的活,但一寫字,就不覺的苦,一點也不覺得熱了。等寫完這一張去吃飯的時候,身上的衣服已經濕透了,汗流在鞋里自己都不知道。這是一種快樂,當時我也不知道自己會干書法這個行當。
興趣是第一的?梢杂幸粋大的學習方向,跟著感覺走就行,不要怕走彎路。今天喜歡王羲之,過兩天膩味了,又去學習另外的碑帖,這完全正常。就像狗熊掰玉米一樣,掰一個扔一個,最后反思一下都有好處。我是幾乎見到的碑帖都憑著興趣去寫,厭煩了就丟掉,其實現在書法都是跟著感覺走的。
學習書法要注意兩端,“技”和“道”。所謂的“技”,就是基本技法要過關,要下過細的功夫。比如這個碑,我寫不像,那么我先描上兩遍,這個看似笨的方法,實際有很大用處。如果臨了10遍臨不像,描了一遍后,感覺大不一樣。我寫魏墓志就是這樣的方法,先用復印機復印,然后描,一下手便能感覺到帖中細微的地方。孫過庭書譜中說:“察之尚精,擬之貴似”。只有下了笨功夫才能寫到翰逸神飛的境界。臨帖不要像抄帖,一定要動心思去寫。
“道”指對藝術規律的把握,同樣很重要。道的最高境界是虛無,虛無是什么,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東西,比如說天人合一。道是很玄的東西,用具象去解釋,只好說它是藝術的規律吧。一定要懂得書法審美觀。有些基層老作者,寫了一輩子寫不好,你不能說他沒下功夫。他缺少的就是審美、開眼界,他沒見過什么是好東西。“道”很重要,思而悟,悟而思,學而悟,悟而學。書法講究的是技進乎道,所以老是思考書法的美,去讀帖、讀碑,交友,交高層次的朋友,重要的展覽去看,提高眼界。技和道都非常重要,不可偏廢。偏廢一個方面,就成就不了書法。只有道不行,比如大學者,眼界很高,可從來不臨池,那么他寫字也是很糟糕;雖然天天練字,但修養上不去,那么寫出來的字格調很低下。手上功夫和胸中功夫相結合,才能成就書法。
薛:中國書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誕生了王羲之、顏真卿、懷素、米芾、王鐸等大師級人物,您認為當今書壇會不會產生新一代的大師級人物?
李:“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談這個問題,為時尚早,大師不是現代人說的,而是應該讓后人去評說的。300年前,王鐸是大師,又過了100年,于右任成為了大師,這都是經過時間歷練的。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也需要一種“大師意識”。大師的產生,是有特定條件的。比如王鐸,他就具備幾點,一是他對書法的投入,那么高的官,每天都還作書,全身心地投入藝術。他對帖吃的很透,作品表現力又很強,書法是一流的,在當時就很紅。第二點,他是歷史文化名人。他是重臣,兩朝尚書。詩文作的也多,是政治名人又是文化名人。他經過了近400年的時光檢驗而不朽,肯定就是大師了。
另外于右任,字寫的也好,他能在帖派式微、碑學興起的時候把碑寫的那么好,在晚清何紹基、趙之謙、康有為之后,獨領風騷,在碑帖交融方面做的最好的。他是辛亥元老,是西北軍總司令,是國民黨監察院院長。他的政治地位、人格魅力和書法藝術融合到一起,歷經百年,愈發光輝。所以大師必須要經得起時光的檢驗。
當代大師的誕生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首先是字確實寫的好,還有就是社會認知度。比如李嘉誠,他是一個富商,他如果字寫的好,那么就具備成為大師的條件?上粚懽。寫字好和認知度要有結合點,最關鍵還要經得起時光的檢驗。有一些書家,生前字賣的很貴,現在人走了,字卻跌了。這就證明他某個條件不符合,出現問題了。
還有其他的例子,寫字好是第一性的。比如孫過庭,字是一流的,理論文章也是一流的。但他只是一個管理武器庫的小吏,沒有什么顯赫的地位。但是后來經過歷代帝王、重臣、書家的吹捧、抬舉,也成了一代大師。像這樣的例子在西方也有很多,西方有些畫家,活著時候連肚子都填不飽,死了多少年后,人們才去注意他。這是為什么?一是畫確實好,二是有市場,有人在抬舉他。
我認為大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完善的人,然后人格的魅力和對社會的建樹、藝術的投入達到達到完美的結合,這樣就可以稱為“大師的胚子”,最后通過時光的驗證。我們這個時代不能說有沒有大師,而是看有沒有具備大師資格的人。乾隆皇帝貴為天子,當時字留的到處都是,肯定也很貴,但書法史上卻一筆也沒有留。因為他不具備藝術本身的價值觀,即使是皇帝也不行。字寫的好是第一性的,你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