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始于唐,盛于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譽為“國之瑰寶”,其藝術特點獨樹一幟。自宋徽宗起,鈞瓷被歷代帝王欽定為御用珍品,只準皇家所有,不準民間私藏。鈞瓷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件”之盛譽。
在造型方面,宋代鈞瓷多以器皿類造型出現,如花盆、花托、瓶、洗、杯、奩、尊、碗、盆、盤、壺、爐等。養花用的花盆最多,有文房用品洗、盆等,還有用于審美、寓意權貴、祭祖用的瓶、尊、爐、鼎等。
這三類作品已經從簡單的日用品上升到精神需要,表明鈞瓷的功能是致力于審美需要的,突出一種“雅”的品位。
在釉色方面,宋代鈞瓷表現了豐富多彩的風貌,這也是其獨具的個性。主色調除天青、月白外,還有罕見的玫瑰紫、海棠紅、瑪瑙紅、蔥綠、豆青、天藍等。這些釉色的出現改寫了“青白瓷一統天下的歷史”,故被稱為創舉。這也是鈞瓷對陶瓷業做出的最大的貢獻。
宋代鈞瓷釉質瑩潤、含蓄,呈乳濁狀,有著絢麗多姿的審美風韻以及“似玉非玉勝于玉”的審美體驗,成為皇室的寵物,表現了寧為玉全的民族氣節和溫文爾雅的做人品質。
宋代鈞瓷的足部處理最具個性,除圈足外,支足多采用如意之獸,隱含鎮宅辟邪的道家寓意,同時含有與天同壽的美好愿望。支足多為三足,表示天、地、人三才合一,三位一體,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從燒成工藝看,它已具備了當今鈞瓷燒制的工藝特征,成為素燒強固胎體、釉燒呈光澤色彩的二次燒制工藝,這在鈞官窯遺址中可找到證據。在施釉方面表現為在足底施滿護胎釉,支釘燒成。這是五大歷史名瓷共同的特征,是御用官瓷精細的標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