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縣地處豫魯蘇皖四省接合部,總人口113.8萬。根據200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年夏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達72.7歲;到2007年底,該縣60歲以上人口為148601人,占總人口的13%;80歲以上老年人為28350人,占總人口的比例高達2.5%;截至2008年4月底,100歲及以上老人120人,每10萬人中有10.5個百歲老人,上述數字均超過國家有關規定指標。據統計,該縣金婚夫婦6386對,鉆石婚夫婦871對。一對年齡分別為104歲和103歲的夫婦,婚齡達85年。據《夏邑縣志》記載,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該縣最高年齡者達114歲。
那么,夏邑作為一個普通的豫東平原縣,為何有著如此多的老壽星,壽星們長壽的奧秘又在哪里?
寬仁厚德者長壽
夏邑縣地處豫東平原,歷史人文薈萃,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祖籍。這個有著百萬人口的大縣,祖祖輩輩繁衍生息、耕作生活在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化氛圍中。
據史料記載,夏邑是孔子祖籍所在地,境內至今尚存有孔子還鄉祠等人文景觀10多處,有著深厚的孔祖儒學文化積淀。孔子提倡“仁者不憂”、“仁者壽”、“大德必得其壽”。仁者,不為私欲所動,不為誘惑所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憂無慮,其樂陶陶。有了這平和的心態,就可淡泊名利,寵辱不驚,寢能安席,食能甘味。孔祖儒學文化的這種仁德思想在夏邑影響深遠,世代傳承,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人。據司姓祖譜記載,司姓1~11世先祖(始于南宋)平均年齡達86歲,其中90歲以上者3人,百歲以上者2人(102歲者1人,108歲者1人)。
有著60余年黨齡的夏邑縣李集鎮黃堂村104歲的李春榮老人,1948年7月,救助一位負傷的解放軍戰士,后經解放軍戰士介紹,老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老人一生心胸寬廣、心地善良、樂于助人。老人的外孫李杰告訴記者,有一次,老人在家里正喝羊肉湯,看到有一個拾破爛的中年人路過家門口,老人非要讓拾破爛的中年人到家里喝羊肉湯。老人掀開鍋蓋后看到羊肉湯已不多了,感到很不好意思,便將自己的羊肉湯讓給了這位拾破爛的中年人。
曹集鄉羅樓村人羅有名,一生懸壺濟世,在北京創辦羅有名中醫正骨醫院,曾擔任院長。羅有名90歲高齡還能坐診給病人正骨,被群眾譽為“神醫”。因其醫術高明,常給中央領導看病,周恩來總理當年給她起名叫“羅有名”。她常說,“我一輩子救過很多人,善有善報,我也落個好身體。”去年這位老人去世,享年105歲。
孔莊鄉大韓樓村的張愛云,今年已104歲高齡,一生樂善好施,把幫助別人當做自己最大的快樂。109歲高齡的駱集鄉溪北莊村的劉氏,從早年的農村接生婆到小商人,處處幫助救濟別人,自得其樂。“愛人者人恒愛之”,寬仁厚德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長壽因素。
記者采訪中還發現,該縣百歲老人幾乎是和其家人一起生活。兒孫尊老敬親,老人自然延年益壽。
夏邑縣曹集鄉焦莊村李曹氏,1906年生,除了頭發花白稀疏、耳朵有點背外,104歲的她至今不但起居能夠自理,還能自己縫補衣服。老人的兒媳王秀蘭告訴記者:“自打俺結婚那天起,俺娘跟著俺一起過了53年。一天三頓飯,俺一家人都在一張飯桌上吃,從來沒有讓她在一邊吃過,就為了讓老人舒心。”
母子、婆媳、翁媳、岳婿相依為命、共享天倫之樂的百歲老人家庭在該縣比比皆是。
在當地民間,“兒女孝順,父母長壽”是使用頻率最高的“口頭語”,尊老敬親已經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榮耀。兒孫尊老敬親,是決定老人延年益壽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