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的俗語總是把小事和芝麻聯系到一起,然而,小小的芝麻卻成了駐馬店平輿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
“平輿白芝麻,素有‘中原百谷首,平輿芝麻王’之稱。”面對記者,平輿縣楊埠鎮白芝麻種植大戶徐永生不無驕傲地說。
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測定,平輿白芝麻含油量在55%以上,其中蛋白質含量22%,超過優質強筋小麥蛋白質含量標準;含鈣1%,為牛奶含鈣量的2倍;每公斤含鐵量為73毫克,是菠菜含量的3倍、牛肉的5倍,由此而獲得“平輿白芝麻原產地保護產品”稱號,并通過綠色食品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認證。
據了解,目前平輿白芝麻種植面積保持在50萬畝左右,占全國面積的1/20,出口量占全國的1/3,平輿白芝麻種植面積、總產量、出口量均居全國第一。
產業優勢
平輿素有種植芝麻的傳統,芝麻在平輿縣是僅次于小麥的第二大優勢農作物。平輿白芝麻是我國油料作物的珍奇瑰寶,是豫南重要的土特產品。
河南平輿縣是白芝麻優良品種的發源地,也是全國優質白芝麻生產基地。平輿白芝麻具有籽飽、粒白、醇香、皮薄、含油量高等特點。平輿白芝麻生產加工成的“小磨香油”是食用油中的珍品,富含維生素E、維生素C、亞油酸等,被西方國家稱為“營養女皇”,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健發潤膚的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
記者在平輿縣農業部門獲悉,1998年,平輿白芝麻被列為國家標準化種植試點縣后,該縣成立了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和專業技術委員會,制定了白芝麻產前、產中、產后的標準體系,實現了農業生產管理的標準化。其間,河南省農科院組織力量在該縣攻關,相繼培育出了 “豫芝五號”、“豫芝八號”、“豫芝十號”等優質白芝麻新品種。
“我們縣農科站在東和店鎮和楊埠鎮有兩個基地!”徐永生向記者描繪全縣白芝麻規模種植的景象。他說,目前全縣白芝麻總產3700萬公斤。
“以楊埠、東和店、高楊店、廟灣、十字路、玉皇廟、東皇、射橋、陽城9個鄉鎮為重點,在全縣全力實施優質白芝麻產業工程。”平輿縣委書記王兆軍稱。
據了解,該縣在楊埠、東和店兩個鎮,依托康博匯鑫油脂有限公司建立綠色白芝麻訂單生產基地5萬畝,實現連片種植,規模化和標準化生產,預計2015年產將達到375萬公斤、2020年產達到500萬公斤。
資源優勢轉化成了產業優勢,不僅使平輿芝麻向產業化邁進,而且使農民切實得到了實惠。
“駐馬店的白芝麻雖小,但渾身是寶。”提及白芝麻,正康糧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合寶滿臉喜悅。在王合寶的眼中,駐馬店就是芝麻的故鄉,駐馬店小磨香油能夠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稱號當之無愧。
“目前,全縣白芝麻經營企業50多家,造就了豫南芝麻出口加工基地、平輿縣康博匯鑫油脂有限公司、華豫集團等省、市重點龍頭企業,以水洗、脫皮的純白芝麻和小磨香油為主的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并出口國外。”王兆軍表示。
飄“香”海外
記者走進“全國白芝麻生產第一大縣”,雖然還未到芝麻收獲的季節,但在該縣楊埠鎮看到了幾位慕名而來的外地客商一邊與農戶徐永生洽談生意,一邊仔細查看品質優良的白芝麻。
投資小,利潤大。如今,徐永生年種植白芝麻1500畝,每畝效益在2000元以上。他種植的白芝麻不但吸引了國內客商紛至沓來,而且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成為外國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品。
“全縣白芝麻生產加工企業已達到24家,這些企業生產的產品除了滿足全國各地的需求外,還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實現產值上億元,進一步拉長了產業鏈條,變農業生產優勢為產業優勢。”王兆軍對記者說。
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一批競爭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白芝麻加工企業群體正在發展壯大。
相關數據顯示:平輿縣已擁有一支2000多人的農民經紀人隊伍和一批具有獨立進出口權的企業,每年將1600萬公斤的白芝麻銷往韓國、日本、美國及西歐等海外市場。現在,每年白芝麻還沒收獲,國外訂單就紛紛而至,平輿白芝麻真正走向了國際大市場。
這樣的情況每年都有。
早在2010年,僅平輿茂源油脂公司一家就與6家日本企業簽訂了40萬公斤的白芝麻購銷合同,占公司年出口量的1/4。
“目前,平輿縣的24家白芝麻加工生產企業共與韓國、日本、新加坡、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簽訂了90多份訂單,合同購銷量近900萬公斤。”王兆軍說。
優質白芝麻形成的強大產業鏈輻射到附近各縣市,帶動了數萬農戶致富,安排農村剩余勞動力近萬人就業。據悉,2010年平輿縣優質白芝麻產量在4500萬公斤左右,單位平均面積產量在100公斤上下,增產近兩成,僅此一項,農民單位面積就增收近150元。(姬萬里 文/圖)(原標題:小芝麻掘金大產業——平輿白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