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解放前后,老城東大街有一家李占標膏藥眼藥店,小有名氣。李占標老先生是個江湖郎中,很講義氣,常在洛陽附近的縣鄉趕廟會,行醫賣藥。
每逢廟會,李占標便帶個徒弟,搭個布棚,前面掛著“李占標膏藥”的幌子,地上鋪著一大塊紅布,如床單那么大,上面擺著一些瓷藥瓶,還有虎骨架、龜甲、穿山甲等。李占標坐在一旁,穿著長衫,戴著墨鏡、禮帽,旁邊放著用鐵鍋熬成的黑藥膏,前面放幾個小凳子供病人坐。然后,他開始大聲吆喝:“李占標來了!新老朋友如要找我請到這邊來!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過不留名,不知張三李四;雁過不留聲,不知春秋四季。”
那時勞動人民五勞七傷的不少,但因為窮,不少人看不起病。李占標先生主張有錢看病,無錢也看病。來的病人,他看一眼就知有錢沒錢。對有錢人,他在藥方中加點兒好藥,如麝香等,讓對方多拿些錢,以彌補窮人少拿錢的缺。
有一天,一個病人說:“先生,我就這幾個錢,實在沒辦法,病不看不行,家里還要靠我種地。”先生說:“好,給你治。”治完了,病人把錢交給先生,他只收了一半,另一半還給病人,說:“這錢你拿著,買點兒吃的回家吧。”這情景感動了在場的不少人。不少老人有眼疾,先生把眼藥粉給每個來看病或是看熱鬧的老人都點一遍,大家都感覺清涼明亮,紛紛購買。
這時來了個看病的中年人,穿綢衫戴禮帽,戴著金邊眼鏡。先生一看就知道來者不善。中年人說:“我有個毛病,請先生診治一下。我看見粗茶淡飯一點兒都咽不下去,看到牛肉羊肉大肉則能順利下肚;拿起鋤頭腰酸腿痛、眼花耳聾就想跌倒。先生能治這病嗎?”
先生說:“能治,我給你說個單方:這街上有家鹽行,鹽行里堆著很多鹽包,你去剪七個鹽包角,熬上一大碗鹽水,一次喝下,放幾個咸屁就好了!”那人一聽起來就走,眾人聽了哈哈大笑說:“先生你這藥方真靈,他敢來你面前逞能,真是放咸(閑)屁的混蛋!” (伊濱區 張裕民)【原標題:李占標行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