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拳傳人張震領在自家院落內習武。盛夏文 圖
稀有拳種深埋豫東“四等小縣”
點穴,是中國功夫中的武功絕技,更是功夫電影和武打小說中的重要賣點。此類題材的藝術作品中,大都有這種情節:高手飛花摘葉打人穴道,傷人于無形。熱播劇《武林外傳》中盜圣白展堂,花哨地擺個手勢,喊著“葵花點穴手”,天天都把別人點上幾回,如同家常便飯。但觀眾分得清楚,藝術是藝術,生活是生活。如果現實生活中,你碰到一位71歲的農村老人,膀不動身不搖,不需凝神運氣,只要在你身上一點,輕則四肢酸軟,走不了道,說不出話,重則或暈或癱或啞或原地崩潰,你信還是不信?
不信,我也不信。直至親眼見到。
這個老人叫張震領,這種拳術叫兩儀拳,又名兩儀點穴拳、過氣拳。除了點穴解穴之功,兩儀拳有一套完整功法,有兩儀棍術、刀術、六路螳鐮和兩儀暗器,還有兩儀藥方療傷治病。作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它只存留于河南沈丘。
2009年9月中旬,帶著許多疑問,我走近這個拳術。
兩儀拳的存留地沈丘,是個國家級貧困縣。記者在沈丘采訪時,所見所聞印證了這點。
河南省方志學家楊靜琦先生曾在《中州史志》上發文,對沈丘有如下評述:
“沈丘,位于河南省東南邊沿黃河南泛的沖擊扇,地處黃淮平原,是古浸丘之地。自古窮得出名,春秋楚國宰相孫叔敖曾對其子孫講道:‘其地(指浸丘)不利,而名甚惡。’請封此地無人相爭。后果安延七世不絕。其地所以土地貧瘠,因自古黃河南泛,常注入縣……加之境內客水過境,形成縣境內地勢低洼,湖坡甚多,缺乏治理形成‘潦則成湖,旱則成坡’,有雨水災,無雨旱災,種不得收,十年九歉。沈丘縣在解放前是一個地僻民貧,交通閉塞、工農業十分落后的四等小縣,人民苦難深重。舊縣志多處記載歲大饑民相食,餓殍載道,民不聊生。”
如此貧瘠之地,偏有尚武之風,為什么呢?這要跳出沈丘看一看。
地理概念上,周口沈丘所處黃淮平原,自古是游俠聚集之地,齊魯文化、中原文化、湘楚文化融合,培育出當地人仗義尚武、好酒好面子之風。這種民風,至今仍可從日常細節中得窺一二。比如好酒之風,在包括河南周口、商丘及山東西南、安徽大部的淮北之地,大小酒廠幾十家,多是地方酒,銷售范圍有限,大多被這些地方的人喝了。沈丘酒風亦盛,張震領先生自稱“年輕時一頓能喝三斤”。好酒者多有豪俠之氣,豪俠者又多尚武,兩者關系微妙。這是沈丘尚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