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信陽 >> 文化遺產 >> 文遺賞析 >> 瀏覽信陽

醒過來的黃國故城(2)

2013/12/13 15:18:11 點擊數: 【字體:

  突然有一天,它被喚醒了,帶著遠古的氣息,抖落千年的煙塵,卻依然生動的描述曾經的輝煌。金燦燦的陽光照耀著它們,賜予它們亙古的生命。

  走近長堤,昔日的古城盡收眼底了。黃國故城周長6770米,城墻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800米,東西寬約1500米。城內面積約2.8平方公里,其建筑規模完全吻合春秋時期“子爵,城三里”的等級制度。專家測算,按當時的做工條件,每天出工一萬人,一天不停也得4年才能完工,足見當年修建黃國城墻工程之浩大。古城墻有5米之高,用黃土夯筑而成,墻厚、門闊、路基硬,可見當年城門的巍峨、都城的雄偉。城墻外一條環帶倚墻而繞,顯然是當年的護城壕。

  我試圖走進它的內心,走進歷史深處。我發現古城已經變了,和前幾年的印象相比,變得我不認識了。映入眼簾的是巍峨的城墻,宏偉的建筑群,天池、春申君墓、黃君臺,一道道牌坊,一棵棵綠樹。我被這美麗的景象所陶醉。

  這就是醒了的黃國?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全球6000萬黃姓人發源地

  我迫不急待地拉著縣委書記趙亮和黃國故城管委會主任黃久國一起去領略古國的神奇。

  趙亮是一個豪爽敞亮的文人,他自豪地說,現在全國有3200萬黃姓人、全世界有6000萬人以黃為姓,他們的祖先就是從這里走出去的,是從黃國故城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如果不是親身感受,你不會相信黃氏族人有如此之大的生命力。

  他很自豪地指著遠處的城墻,你看,過去的古城沒人理會,一直沉睡不醒,變得荒蕪不堪,是考古專家發現了這個沒落的王國,它的價值蜚聲海內外,古城也從省保單位升格為國保單位,為了搞好黃國故城的開發,我們成立了管委會,現在,這些景點都是新建的。

  遺存瑰寶昭示王國的輝煌

  北方的山水豪邁,穿潢川縣城而過的潢河,喚醒了的古城,滾滾東流,匯入淮河。

  我一直認為一個城市有了水,這個城市才有靈氣。小潢河就是黃國古城的靈魂之氣,不知道黃國的先民是怎么選中了潢川這個優美的地方,小潢河的靈水陪襯著雄偉的城池,只要看了,就讓人心生敬畏。

  最先醒來的是古黃國文明進步的青銅器與玉器考古文化。近年發現的黃國青銅器有《刺伯鼎》、黃太子伯克盤、黃群簋、黃韋俞父盤。最令人驚訝贊嘆的是黃君孟夫婦墓中出土了大批精美絕倫的青銅器、玉器、竹木漆器、絲織片,多達200余件。這些青銅器,紋飾古樸,有云紋、渦紋、三角形紋、波紋、蟬紋、虎紋,器物造型輕巧美觀,大方實用,是春秋早期青銅器中難得的瑰寶。墓中出土的紫色繡絹和“絹紡”殘片,是我國紡織史研究中極為珍貴的標本。出土的玉器制作更是精巧美觀,造型有虎、魚、蠶、人首等形式,非常生動寫實,還有獸面紋、竊曲紋等繁復古樸的玉器。此外還有十多件色彩艷麗的瑪瑙串飾。這些玲瓏剔透、精美迷人的玉器,反映了黃國人極高的琢玉水平。這些瑰寶如今都在國家博物館和河南省博物館陳列,昭示著一個王國的輝煌。

  讓游人獲得歷史文化的滋養

  如今,古黃國這個神秘的曾經繁榮一時的王國,它的消亡、它的傳說吸引著眾多的游客。過去、現在、未來,也在再一次來探尋古城遺址的我的腦海里浮現交錯。

  黃國故城遺址是我們潢川之行中最期待的,那個神秘的曾經繁榮一時的王國,它的消亡、它的傳說深深吸引著眾多游客。

  游人最多的地方是千米神道和仿古建筑群,蒼松翠柏、牛、馬、象等動物和大臣神像分列兩傍,神道直通黃國祖廟、展示館、生態園、娛樂園等景點。

  仿古建筑群就建在宮殿群遺址上,貴為黃國內宮的黃君臺宮殿群,一度淪落為廢墟、荒地、稻場。數千年雨打風吹,這片夯土高臺,除了破碎的瓦礫,還有一些散落的銅箭頭。唯有宮殿區的東側,一汪池水,清澈見底。泉水甘冽,久旱不枯,當地人稱其為天池。這就是傳說中的黃國宮殿的一泓神泉。即便是周邊的水塘、湖泊干裂見底,這個池子仍是清水長流,每逢大旱,依然碧水盈盈,神奇無比。

  在天池的旁邊,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黃歇安靜地躺在這里,見證歷史的興盛衰落。春申君,是黃氏發展史上一座豐碑,一個宗族的中興者、光大者,一個可以萬源歸宗的始祖代表。閑時,方圓幾十里的百姓經常會到黃歇墓地燒紙燒香,祈禱風調雨順好收成,老少平安。

責任編輯:C009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2年10月20日
0
相關信息 沒有記錄!
著名人物 沒有記錄!
精彩展示 沒有記錄!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