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丘出產的彩陶,因初創時期主要在胎體上施青釉為主,黃、紅釉為輔,故名沈丘青三彩;又因在刻畫時采用獨特的剔花工藝,故又稱沈丘剔花彩陶.沈丘青三彩主要燒造于縣城以北的鄉村,屬于當地漢族民間美術的一種,同時具有觀賞性和實用性。
沈丘青三彩秉承唐三彩遺風,又吸收了剪紙、木版年畫的藝術風格,在制陶技藝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沈丘青三彩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在刻畫題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戲曲中的藝術元素。
沈丘青三彩,從選土到出窯大概有20多道工序,制作過程相當復雜。其主要工藝流程可分九大步:選土、濾土、醒泥、拉坯、刻畫、施土、先素燒后釉燒,燒兩天兩夜,即可燒成沈丘青三彩成品。
2015年,被列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