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寺地形為中間高崗,四周地洼,有東西兩條小溪在此匯流。中間高崗南北橢圓,非常像一只神龜伏在地面。又加上中牟一帶皆為白沙水質,所以祥云寺的地形有很多風水術士前來觀望,一致定名為“白龜洑水地”。又因有東西小溪的緣故,大家又稱這塊地為“二龍戲珠”地,是一塊上乘的風水寶地。因為這個緣故,古時候的人們都說這寺上有神龜出現過。
唐朝武則天時期是我國佛教的鼎盛時期,全民信仰。當時,祥云寺也是規模宏大,建筑雄偉,香火很旺,資金充足。因為龜代表祥瑞與長壽,又鑒于寺院地形酷似神龜的緣故,于是寺內方丈就雕刻了一對石龜各自背負一通石碑,記載了寺院的由來淵源及靈異記事。因此對石雕刻精美,形態神異,所以很得廣大信眾喜愛,很多人就愿意在敬佛后也給石龜上香,并且向石龜祈福。這一傳不當緊,本地竟然形成了一種風氣。凡來寺內上香者,都不忘這對石龜。說來也真夠神奇,很多人向石龜祈福求愿,竟然非常靈驗。就這樣,在廣大信眾的一致敬奉下,這對石龜越來越靈,越傳越遠。
后來,有人發現,這對石龜活了。每天晚上兩只石龜都會向前移動一尺,到白天就又回到原位。后來寺院的一個小沙彌夜晚起來小解,因為好奇,就到石龜邊去看究竟。結果讓他大吃一驚,兩只石龜不但向前移動,而且頭還會轉動。小沙彌于是趕緊去告訴了方丈和尚,寺院的方丈和尚聽說這事后起初并不相信,聽完全相信。他告訴小沙彌不要亂講,小沙彌點頭應允,回房休息去了。
小沙彌走后,直到天亮。方丈和尚都沒睡著覺,他想:“這對石龜因受大家供奉,因眾生共業所感,看來真要成神靈了。如果這樣發展下去,說不定會鬧出什么事兒來。不行,我必須得化解這件事。”
到了第二天子夜,方丈叫了兩個徒弟,各人發了2根紅繩。他告訴徒弟,等石龜移動后,你們兩個把紅繩系到石龜脖子上,然后合掌念咒直到天亮。于是兩個徒弟就去到了石龜的大殿前,正好看到石龜在慢慢移動。于是他們二話沒說就把紅繩系列了石龜的脖子上,盤坐地上開始念咒。門右邊的一個小徒弟念得很好,一心不亂,門左邊的小徒弟就不一樣了,沒念幾遍就打哈欠,一會兒竟然睡著了。天亮后,方丈和尚到大殿察看,看到石龜旁在念咒,而左邊的小徒弟則在勾頭睡覺,而左邊的石龜卻不見了。方丈于是就罰左邊的小徒弟面壁三天。
從此,剩下的這只石龜也不靈了,而且再沒有移動過,敬奉石龜的人也漸漸地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