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當了頭領,一心想把天下治好。他每天都想著能得到幾個有力的大臣。往哪里去找呢?他經常為這事發愁。
有天晚上,黃帝做了個夢:夢見狂風過后,把天下的塵垢全刮跑了;還夢見一個膀乍腰圓的大漢,手握千斤重弓,驅趕著萬頭牛羊。他醒來時就想,風是號令,是掌握行政大權的人,“垢”字去了土字旁,是個后字,這個人可能姓風名后。又想,能握重弓的人,必然力大無窮,驅趕萬頭牛羊,一定會放牧。這人可能姓力名牧。
難道天下真有叫風后、力牧的人嗎?
黃帝就照著這個想法,到處找風后和力牧。他不知翻過多少山,渡過多少河,吃了多少苦頭。有一天,黃帝來到襄城縣野地里,正遇上風雪天,迷失了方向,又冷又餓。正好在這時,有一個小孩子牽著一匹馬走了過來。黃帝上前問了路,就按照這個小孩子的指點,終于在東海邊上,找到了風后;在湖北云夢澤畔,找到了力牧。黃帝讓他們一個當宰相,一個當將軍。
后來,黃帝戰勝了蚩尤,天下也太平了。因為風后和力牧立了大功,黃帝便把新鄭縣西不遠的“具茨山”,改名為“風后嶺”,封給風后。把風后嶺山下,力牧練兵的一個地方改名為“力牧臺”,封給了力牧。黃帝還在這里建造了避暑宮,開了個小花園。山下黃帝飲馬的地方,叫“飲馬泉”。山口叫“黃帝口”。他常來這里游玩。從此,黃帝就把國都定在新鄭縣了。
天下安穩了,老百姓的日子還很苦。怎樣治理國家呢?他起早貪黑,走遍天下,進行查訪,累病了也不肯休息。后來,還是大家再三催促,他才勉強到風后嶺避暑宮養病。
這天,他從避暑宮到山下游走,看見溝底下有一個放羊老漢。他就走過去問放羊老漢:“老人家,我想治理好國家,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嗎?”
放羊老漢問他:“你是真心實意啊,還是虛情假意?”
黃帝說:“我是真心實意向您請教。”
放羊老漢說:“那好,若是真心實意,你就齋戒七天,然后,一個人步行到翠媯河邊,就可以得到寶書一本,神圖一張。”老漢說完,就不見了。
黃帝按放羊老漢的囑咐,恭恭敬敬的齋戒七日,帶病出發了。他翻山越嶺,來到翠媯河邊時,只見一條大魚逆水上游,一翻身就不見了。河面上果然出現了一張綠底紅字的圖畫和一本紅皮書。他正要上前去拿,一只仙鶴從空中飛來,銜起寶書、神圖,就順著黃帝來路飛走了。黃帝一看,就拼命追趕。仙鶴好象故意引逗他,飛的又低又近又慢,一直不離開黃帝。黃帝的鞋跑掉了,光著腳踩在樹叉子、野蒺藜上,扎的鮮血直流,衣服也掛破了。他披散著頭發,蕩的滿臉灰塵,還是一直緊追不放。
一直追到第二天天剛亮,他累得腰酸腿疼,頭暈眼花。可是,他定晴一看,仙鶴卻不見了。原來那個放羊老漢是王母派來的“華蓋童子”,這時正站在“風后嶺”的峰頂上,笑著對他說:“這是王母送給你的禮物。”接著,便把綠圖和紅皮書遞給了黃帝。
黃帝接過來一看,原來是《神芝圖》。圖上畫著一棵草,草上有九片葉子,閃閃發光。他這時才明白:這九片葉子,指的就是要把天下分成九州,這紅皮書講的就是治國的道理。
此后,黃帝照著寶書上的話,帶領老百姓墾荒種田,修房蓋屋,行歷法,制醫藥。老百姓也慢慢過上了安生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