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不僅給傅偉華帶來了生活上的收入,也使他在不斷地刻劃之中深深感悟著生活和人生。平時,愛好很少的他,大部分時間都在刻刻劃劃中度過。他買了很多篆刻方面的書籍與資料,通過實踐和學習使自己的篆刻知識更加豐富,并鉆研和摸索出除石質之外的銅、玉石、瑪瑙、瓷各種材質的篆刻方法,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篆刻技藝。
傅偉華篆刻作品
說到傅偉華的篆刻,就不得不說他的漢印作品。他喜歡漢印,喜歡那一種方正平整,喜歡那一種雄渾古穆。他也在自己的篆刻作品中追求著這種境界。像作品《傅禺印信》,構圖方整,字體圓潤,渾厚端麗中給人一種穩(wěn)重,透露出一種大漢的盛世氣勢。
時間到了2007年,傅偉華的篆刻作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認可,他在鄭州北古玩城又開起了自己的篆刻工作室,取名“石緣堂”,自己取字“禺”,意為“生而多勞,精神富裕”。來這里的大部分是篆刻愛好者,也有一些書畫家。他與其中的很多人都成了好朋友。經(jīng)一位書畫家朋友的介紹,傅偉華認識了對他影響極大的書法教育家王建國老師,開始了他的又一段書法歷程。
經(jīng)名師點撥 得書法要領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從2009年開始,傅偉華正式跟書法教育家王建國老師學習書法。在學習過程中,王建國老師首先給他講解了學書法握筆、行筆的技巧,然后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給他講了一些關于書法的理論,使他受益匪淺,感覺自己以前的書法創(chuàng)作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傅偉華對書法藝術有了自己新的體會,對毛筆的握筆有了自己新的方式,對書法的行筆有了自己新的見解,對最后的收筆有了自己新的認識。他通過不斷的臨帖練習,總結出了屬于自己的書法口訣“搭筆要準、行筆要快、手腕要活、收筆要穩(wěn)。”。
隨著對書法藝術的不斷探索,傅偉華漸漸改變了自己以前對書法簡單的認識,他逐步明白了書法與書法藝術之間的區(qū)別,他有了一些自己對于書法的理論認知。而讓傅偉華感受最深的就是以前他寫字手拙而費力,腕累而僵硬,現(xiàn)在則手輕而靈活,腕飄而流轉自然。
傅偉華書法作品
在中國書法中,傅偉華非常喜歡大篆與小篆。他的小篆學趙叔孺,筆致圓婉,結體凝練,行筆流暢,收筆露鋒,遠觀則端莊而不失飄逸,近睹則秀潤而綿里藏針。大篆則結合毛公鼎與散氏盤的字型,通過自己的巧妙構思使字體緊湊,結體靈活,然后通過墨的濃、淡、干、濕的變化使自己的大篆更具觀賞性,更具藝術性。
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進步,一個個獎項與榮譽向傅偉華走來。2010年,傅偉華加入鄭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2011年加入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2013年加入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并任常務理事。同時他的書法作品在2013年入展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全國二屆篆書展、全國首屆“西狹頌”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三蘇獎”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鐵人杯’書法展。
談到自己以后的書法與篆刻的追求與夢想。傅偉華帶著笑意憨憨地說道:“小時候,我就有一個夢想,就是要拿到全國最高獎。”
手記:
一種人生,一段故事;一個夢想,一種追求。傅偉華老師經(jīng)歷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他熱愛書法,幾十年的情緣,講起它來滔滔不絕;他喜歡篆刻,悟性極高,刻劃之間別有一番洞天。就是這樣一位有心人,就是這樣一位熱愛書法的石印富翁。
【人物檔案】
傅偉華,又名付偉華,1956年8月生,字禺,號低能愚夫、大耳;齋號石緣堂、靈山書屋;河南省滎陽市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他少時即喜愛書法、篆刻,遍臨諸帖。隸習漢碑,楷習顏柳,行習三王,小篆習趙叔儒,金文習毛公鼎。尤喜金文,精于篆刻。1995年加入滎陽市書協(xié),2010年加入鄭州市書協(xié),2011年加入河南省書協(xié),2013年加入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xié)會并任常務理事,書法作品先后入展【全國二屆篆書作品展】、【全國首屆“西狹頌”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三蘇獎”書法篆刻展】、【全國首屆‘鐵人杯’書法篆刻展】等。
查看更多信息請點擊:
m.fa5f.com/space/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