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沉浮的千年少林(7)
2013/12/9 15:45:45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千年古寺 “CEO”方丈
到上世紀30年代,少林寺已經很殘破了,僧人的數量很少。1942年,河南大旱,餓殍遍野,僧人紛紛棄寺而逃,只剩下幾名行動不便、無力逃走的老僧,以及被土匪炸瞎了雙眼的小沙彌行正。由于戰爭頻繁,民生凋敝,少林寺僅僅能夠維持山門。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少林寺更是殘破不堪,“文革”中,100多名紅衛兵沖進少林寺,要毀掉佛像、炸毀全部殿堂與碑碣。少林寺住持行正和尚抱住佛像“誓與佛同歸于盡”,拼力制止了這場毀寺滅佛的悲劇。此時,被遺忘在角落里的少林寺,自顧尚且不暇,遑論“普渡眾生”。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寺院交給僧徒自己管理。少林寺有20多畝山坡地可以耕種,并在全國寺院中第一個向游客收取門票,古寺漸漸擺脫了凋敝的景象。從1979年起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對少林寺進行大規模整修。
1982年,電影《少林寺》的上映,掀開了少林中興的序幕。電影上映后的一年內,少林寺的游客數量猛增了四倍,不計其數的熱血青年直接沖到了少林寺要求削發為僧。影片主演李連杰成了風靡一時的“功夫影帝”。少林武功不僅在我國武術史上占有重要一頁,也逐步開始影響世界,于是有了“中國功夫驚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
此后“少林熱”不斷高漲,高峰期內每天游客超過10萬人次,不少人慷慨捐資,重建廟宇。1986年12月,行正法師升座為方丈,這是少林320年來的第一位方丈。1987年,22歲的釋永信從重病去世的行正方丈手中接任住持,執掌少林,并將自己親手組建的少林寺武術隊改組為武僧團,應邀出訪世界各地,在全球掀起“少林功夫熱”。
如今的少林不僅存有大量的古代石碑,經卷等文物,更重要的是它所蘊含的包括禪宗,佛教,武學,醫學等無形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蔚為大觀。
到1999年,少林寺所有殿堂都被整修一新,然而,少林寺已經被商業旅游包圍:一路的門面店、一路的小攤子。一家公司甚至在少林寺對面投資了一家“寺院”,復制五百羅漢,請了假和尚設功德箱。而比比皆是的武術學校、近兩萬名武校學生更是讓少林寺苦不堪言。“深山藏古寺,碧溪鎖少林”的景象早已不復存在。
商業的侵襲并不僅僅存在于少林的周邊,更是直指少林的核心。1999年釋永信正式就任少林方丈。建立網站,出國訪問,他做的好多事,在中國佛教界都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在永信法師住持期間,清晨執帚掃院的不再是僧人而是花錢雇來的保潔員”,有媒體在報道中曾經提到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朝陽霧氣中,少林武僧揮帚起舞的經典畫面已成回憶。
“你知道嗎,我去過40多個國家,而且接觸的都是上流社會的人”。釋永信曾在接受采訪時這樣炫耀。常人心目中神秘脫俗、絕世獨立、修行高深的少林高僧,如今周旋于各國的“上流社會”,搖身一變成為美國紀錄片中的“CEO”。當市場經濟和現代文明充斥了這塊佛家清凈之地,少林的精神還能存活多少,少林的歷史還能消費多久?(資料來源:《嵩山文化遺產》、《古都》)本文原載于《文史參考》2010年第15期,原題為:“滄海沉浮的千年少林”【原標題:少林寺沉浮千年 為何踏上商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