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的傳說,起自南宋.淳祐十一年,源于紀念春秋時人----鬼谷子。相關傳說已延續(xù)七百多年。
鬼谷子,生于周景王12年晉平公之戊辰年(公元前533年),姓王名栩,道家稱王禪老祖,號鬼谷先生,被世人尊為兵家、縱橫家鼻祖。經(jīng)多方史籍考證,其出生地和居住地為汝陽縣云夢村,位于紫羅闕南壁之云夢山下。
王栩生性聰明,十歲就讀了《禮記》、《樂記》、《易經(jīng)》、《韜略》、《黃帝內(nèi)經(jīng)》、《湯液本草》等眾多書籍。他勤奮好學,才智超群,星象八卦,三韜五略無所不通,為后人流下了許多傳奇故事,汝陽境內(nèi)許多地名都出自鬼谷傳說而沿用至今。
戰(zhàn)國時期,七國爭雄。鬼谷子身負濟世雄才大略,毅然走出云夢山,周游列國,他的學問聞名遐邇,求學者很多,門徒最多時達500余人。他的弟子在軍事和外交方面多有建樹,如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尉僚子、毛遂等人。他撰寫的《鬼谷子》成為歷代政治家、軍事家必讀之圣經(jīng)。
為紀念鬼谷先生,公元1251年,即南宋.淳祐十一(辛亥)年,由通真子宋道人發(fā)起,將鬼谷的生日農(nóng)歷二月十五日,定為春祭鬼谷節(jié),鬼谷仙逝日農(nóng)歷九月十五日,定為秋祭鬼谷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