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膳飯莊的宮廷四大醬菜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炒黃瓜醬是滿族人的飲食習慣,一年四季離不開豆醬,并且往往是以生菜蘸生醬佐飯。據說此習慣與清太祖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打天下有關。由于連年征戰,加上行軍中長期缺鹽,軍士們的體力明顯下降。為此,每到一地,便征集豆醬,曬成醬坯,作為軍中必須保證的給養品之一。野戰用餐時,將士們便以醬代菜,或就地挖取野菜蘸醬佐飯。這種以生醬生菜為重要副食的軍糧,竟然大大地提高了努爾哈赤大軍的征戰能力,所以后來滿清進關入主北京后,為了不忘祖上創業之艱苦,便立下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在宮廷膳食中,常要有一碟生醬和生菜。傳到民間,相沿成習,所以至今在北方某些地區,每到春夏季節,以生菜生醬入餐桌,乃不失為一道時鮮佳味,并且確實有熟菜所難比擬的風味和營養。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后,御廚們怕生醬生菜吃壞了老佛爺,為保飯碗又不違背祖制,便琢磨出幾道放少許豆醬的菜肴,這就是后來有名的清宮四大醬菜,即炒黃瓜醬、炒榛子醬、炒豌豆醬、炒胡蘿卜醬。(原標題:別具心思的清室宮廷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