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記者從禹州市農業局獲悉,該市自然、地理條件適合紅薯生長,紅薯常年種植面積達40萬畝,年產鮮薯80萬噸。單賣鮮薯,每畝最多收入700元,如果加工成“三粉”(粉條、粉皮、粉面)產品,那就身價倍增了。近年來,該市已發展“三粉”企業320余家,紅薯加工轉化率達81%。
種植大戶劉增保告訴記者,可別小看這紅薯,它全身都是寶。三伏天,金龍薯制品有限公司等企業正在用大型冷庫凍粉條,改變了以往只能在冬季生產粉條的傳統。近幾年,“金龍”、“繪豐”等一只只“領頭雁”,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方式引領薯農走上了小康之路。特別是精包裝、小包裝“滿山紅牌”、“古城牌”“三粉”產品已打入10多個省市的超市,有的還擺上了俄羅斯人、韓國人的餐桌,銷售火爆,供不應求。(超鋒 郭占軍)(原標題:禹州:小紅薯做成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