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哩真得勁兒,一碗燴菜,一個饅頭,簡單省事,味美可口,謝謝你們的大師傅!”10月23日中午,到禹州市方崗鎮檢查指導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禹州市農林局郭天偉一邊走出餐廳、一邊對陪同的該鎮紀委書記李鴻賓滿意地說著。
近年來,該鎮通過一碗燴菜管住了一張嘴,把公務灶建成了黨風廉政建設的一個窗口,一碗燴菜成了方崗鎮的一個名片。
做好一碗燴菜,讓客人吃好。方崗燴菜其實很簡單,地地道道的農家風味:五花肉、小酥肉、油出豆腐絲,還有腐竹、木耳、金針、粉條、青菜等一鍋燴,出鍋時勾點芡汁兒、撒上香菜。吃時再加點香醋,放點紅辣椒油,就著手工饅頭。
為了讓客人吃好這一碗燴菜,大師傅許小六可是沒少費心思。他在食堂門前的花壇內種南瓜,在鎮體育公園旁邊開荒種蔬菜,不施化肥不打藥,絕對的綠色無公害;親自到小麥品質最好的本鎮石坑村買麥子磨面,保證純天然不含添加劑;自己腌制咸菜,曬制槐花、蘿卜干;肉、食用油、蔬菜、調料等都到正規超市定點采購,確保質量可靠。前不久,市政法委一位領導前來調研工作,看到掛在餐廳門前桂花樹上的大南瓜,笑著說:“今天吃炒南瓜!”
管好一碗燴菜,不逾越紅線。所有前來檢查指導工作的領導和考察投資的客商,都由鎮黨政辦根據來客人數填寫派餐單。廚師老許根據派餐單精心燴制,燴菜、饅頭包括大蒜、香醋、辣椒油等,每人15元的標準,做好后端到餐廳,讓客人自己盛著吃。許多領導到了方崗,指名要吃燴菜。有時候,公務灶也會根據客人的意見準備兩碟咸菜,炒個辣椒、酸辣南瓜絲,吃上一碗手工三丁撈面條,但是,絕對不安排煙酒,也不準超過每人30元的紅線。幾年來,上至中紀委和省市領導,下至村干部,不論誰來都是這個標準。廚師老許自豪地說:“上次市里王書記來,也是就著一盤酸辣南瓜絲,吃了一碗三丁撈面條,一點也不特殊!”
監督好一碗燴菜,擦亮名片。該鎮每月底把公務灶所有接待的派餐單第三聯轉交鎮紀委審查,并把每次接待的人數、金額公示出去,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每月進行一次民主測評,所有機關同志都可以對公務灶提出意見建議,黨政辦根據同志們的意見和滿意率對公務灶進行獎懲。“一碗燴菜,既是我們方崗鎮的名片,更彰顯了我們嚴格遵守八項規定的決心。我們要繼續堅持這一制度,讓黨風廉政建設在全鎮不斷深入和延伸。”該鎮黨委書記何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