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 15000平方公里
【人口】 853萬
【郵編】 463000
【區號】 0396
【區劃】轄驛城區、西平縣、上蔡縣、平輿縣、正陽縣、確山縣、泌陽縣、汝南縣、遂平縣、新蔡縣
駐馬店位于河南省中南部,古為交通要沖,因歷史上南來北往的信使、官宦在此駐驛歇馬而得名。總面積1.5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8%,現轄西平、遂平、上蔡、汝南、平輿、新蔡、正陽、確山、泌陽九縣及驛城區,190個鄉鎮和街道辦事處,是全國最早的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也是武漢經濟協作區成員單位之一。
駐馬店地處我國南北方、東西部的結合地帶,承東啟西,貫南通北,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的美稱。京廣鐵路、京珠、大廣高速、石武客專和107、106國道縱貫南北,新陽高速橫跨東西,上武高速和焦桐高速穿境而過,省道、縣道縱橫交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市區北至新鄭機場、南到武漢天河機場,只有兩小時左右的車程。獨特的區位和便捷的交通,使駐馬店日益成為廣大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理想寶地。
駐馬店處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是國家和省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素有“中原糧倉”、“中州油庫”、“芝麻王國”之稱。常年糧食產量650萬噸,占全省的1/8;油料總產80萬噸,居河南省第一位,其中花生70萬噸;林業資源豐富,活立木蓄積量1000萬立方米。年出欄生豬、牛、羊分別位居全省一、二、四位。上蔡、西平、正陽為全國產糧百強縣,正陽、汝南、泌陽、確山為全國油料百強縣,西平、正陽為全國肉類百強縣。平輿是全國芝麻生產第一大縣,泌陽是全國香菇生產第一大縣,正陽是全國花生生產第一大縣。這些豐富的農畜產品資源,目前大部分處在初級加工階段,發展精深加工業的前景十分廣闊,同時擁有853萬人口的大市場和豐富低廉的勞動力,具備了催生一批大型農畜產品加工企業的要素條件。
駐馬店礦產資源豐富、種類較多,初步探明的礦產有30多種,煤、鐵、石油及一些非金屬礦資源儲量大、品質好,其中化工炭巖、玻璃用砂、瑩石儲量分別居全省第一、第二和第四位,新探明的金紅石礦儲量達5000萬噸以上,居全國第一位。煤炭儲量達1.37億噸。駐馬店水資源充足,全市有水庫162座,水面33萬畝,總量達34億立方米。駐馬店勞動力豐富,富余勞動力達290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200多萬人次,而且勞動力成本較低,素質較高。駐馬店土地資源儲備充裕,近年來通過對“空心村”、磚瓦窯場、廢棄工礦進行專項整治,新增大量用地指標,部分已經省國土資源廳備案認可,均可用于工業項目建設。豐富的礦產資源、水資源、勞動力和土地資源,為工業生產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駐馬店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勝古跡眾多,自然風光秀美。這里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盤古創世紀活動的核心區域,是軒轅黃帝的夫人嫘祖的故鄉,是戰國時期聞名天下的兵器制造中心。勤勞勇敢的天中兒女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明,川流不息的洪汝河曾經哺育出著名法家代表人物韓非、秦丞相李斯、《鹽鐵論》的編著者桓寬、志怪志異小說家干寶、偉大的無神論者范縝、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等一大批歷史名人,同時也孕育出豐富的歷史文化。這里是盤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陽文化、車輿文化、嫘祖文化和冶鐵鑄劍文化的發源地,泌陽、汝南、上蔡、平輿、西平分別被命名為“中國盤古圣地”、“中國梁祝文化之鄉”、“中國重陽文化之鄉”、“中國車輿文化之鄉”、“中國嫘祖文化之鄉”和“中國冶鐵鑄劍文化之鄉”。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樣的地貌,構成了駐馬店境內獨具魅力的自然、人文景觀,北有《西游記》的外景拍攝地、被譽為“中原盆景”、“天然石林”的國家地質公園嵖岈山;南有碧波萬頃、山水一色的國家森林公園薄山湖;西有層巒疊翠、風景秀美的銅山;東有漁舟唱晚、雁鴨翔集的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湖宿鴨湖和佛教寺院南海禪寺。這里名勝古跡較多,汝南的天中山、悟穎塔,上蔡的西周蔡國故城、伏羲畫卦亭,西平的戰國冶鐵遺址等,都具有觀光和考古價值。紅色革命根據地之一、享有“小延安”之稱的確山縣竹溝鎮,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戰斗生活過,其舊址保存完好,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和紅色旅游景觀。
駐馬店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環境良好。近年來,不斷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市四級以上公路總里程達到12000公里,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縣縣通高速。中心城區和各縣城的道路交通及供水、供電、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各項服務功能日益健全,通訊方便快捷,人居環境良好。通過實施城網、農網改造,加快城鄉輸變電站工程建設,完善了城市和鄉村的供電網絡,保障了工農業生產的需要。同時為了順應工業發展的需要,市、縣區都高標準規劃建設了工業園區、產業集聚區,建設了大批的標準廠房,目前全市已有12個產業集聚區被列入省重點產業集聚區。在積極改善硬環境的同時,不斷加強軟環境建設,市、縣兩級都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所有面向社會的經常性收費事項,都納入了行政服務中心管理,全面實行“一站式”審批、“一個窗口”服務;嚴格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對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實行封閉式管理,對外來投資者實行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服務承諾制等制度,建立了公眾投訴快速處置機制,設立了“12345”市長熱線,成立了反應快速、處置及時的優化環境110,開通了“民意快線”,竭誠為外來企業和客商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敬商、親商、愛商的良好氛圍。先后被評為跨國公司眼中最具投資潛力的20個中國城市之一,全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十佳案例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省級衛生城、園林城等。
改革開放以來,駐馬店和全國各地一樣,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和諧穩定,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特別是近年來,全市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重在持續、重在提升、重在統籌、重在為民的要求,按照“全部工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建設以項目建設為重點、項目建設以工業項目為主導”的發展思路,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平安建設和作風建設,進一步加快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初步形成了以能源和煤化工、農副產品加工、醫藥、建材、輕紡、機械制造為支柱的地方工業體系,培育壯大了天方藥業、昊華駿化、藍天集團、中集華駿、平煤藍天、豫南同力水泥等一批骨干企業。這些骨干企業和重點產業不僅對駐馬店工業的快速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和拉動作用,并為今后發展配套工業和相關產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駐馬店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對外交流和合作的不斷擴大。近年來,牢牢抓住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東西合作示范區的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實施中部崛起戰略和省委、省政府加快黃淮四市發展的各項政策,大力開展以東西合作為主要形式的對外經濟合作與交流,積極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連續十三年成功舉辦了全國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引進了一大批項目、資金、人才和技術,已先后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泰國正大、中國通用、中國昊華、中集集團、香港華潤、中國國電、中國華能、青島雙星、浙江榮光、臺灣徐福記以及平煤、永煤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相繼落戶我市,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我市投資興業的典范。
擴大交流與合作,是發達地區實現跨越發展的成功經驗,也是駐馬店加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多年的開放合作,使駐馬店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長,迸發了活力,充滿了魅力,形成了較好的發展趨勢、態勢和氣勢,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開放促開發、以開放促發展的指導思想,立足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深入實施東西合作,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熱忱歡迎境內外有識之士來駐馬店投資興業,合資合作,共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