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揚(yáng)名菜“軟兜長魚”又名“軟兜帶粉”,是淮安長魚席中的一味佳肴。
清朝咸豐年間,蘇北兩淮地方流傳一種名席——長魚席,整個宴席中,有菜肴108種,而菜肴以活嫩、軟嫩、松嫩、酥嫩為特點(diǎn),深為南北所稱道。這種特色宴席的主角長魚,亦即黃鱔。做長魚席最著名地區(qū)當(dāng)推淮陰,因?yàn)槠涞靥幪K北,攬高寶、洪澤兩湖、懷運(yùn)河、淮河兩水,加之氣候溫和,比較適合黃鱔生長。
兩淮長魚席選料講究,加工精細(xì)。其“軟兜長魚”由黃鱔脊背肉制成,烏光熠熠,蒜香濃郁,鮮嫩異常。取名“軟兜”是因?yàn)橐獙ⅫS鱔用布兜扎起來,放在調(diào)以蔥姜鹽醋的湯鍋內(nèi)汆熟。食用時用筷子夾起時,由于魚肉軟嫩,兩端下垂,必須另用湯匙兜住方能品嘗。再者,由于黃鱔兩端下垂,猶如小孩胸前兜帶,故而得此名。也由此看出長魚席菜肴制作精巧,味極鮮美。
軟兜長魚
原料:鱔背肉、水發(fā)粉絲、蒜泥、姜末、蔥花、紹酒、醬油、鹽、白糖、米醋少許、白胡椒粉、豬油、麻油、雞精、水淀粉、白湯。
做法:
1、將鱔背肉清洗干凈并瀝干水分,皮朝下平推于砧板上,用刀在鱔背肉上剞上荔枝花刀,然后將鱔背肉切成3寸左右的長段。
2、炒鍋置于旺火上燒熱,用豬油滑鍋后,鍋內(nèi)放豬油二手勻,油溫上升至六、七成熱時,推入鱔背肉滑油,炸干鱔背肉的水汽,使鱔背肉內(nèi)水分溢出,便于吸入調(diào)味,隨即倒入漏勺內(nèi)瀝油。
3、炒鍋內(nèi)留少量底油,先放入蒜泥、姜末、蔥花煸香,再放入粉絲炒一炒,然后烹入紹酒,加入醬油、鹽、白糖、雞精和白湯,燒一下,接著倒入鱔背條放在粉絲一邊,翻幾下燒入味后,即用水淀粉勾芡推勻,在翻身時不要將鱔背和粉絲翻和,盡可能要將鱔背和粉絲分開。然后滴幾滴米醋、淋上麻油即刻出鍋,裝盆時,用手勺先舀粉絲裝入盆底,再將鱔背盛在上面,灑上白胡椒粉即可上桌。
特點(diǎn):深醬紅色,軟嫩肥香,味極鮮美。(蔡培誼,金樽名人會所廚師長)(原標(biāo)題:淮揚(yáng)名菜:軟兜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