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鏊饃的做法大同小異,但叫法卻各不相同。沁陽叫做“小鏊饃”是因以前都是用一種平底圓形叫做“鏊”的工具煎制的。
首先把西葫蘆(蘿卜,茄子等也可)擦成絲,或用野菜、時令菜等也行,再切少許蔥末。把西葫蘆、蔥末放到盆里,或打入2個雞蛋加肉絲不等,根據情況添加,再放些鹽和雞精攪拌。然后,放些面粉和少量水,繼續攪拌,攪拌成面糊即可。
把小鏊放在火上加熱,添少許油,舀一勺攪拌好的面糊入內攤開,片刻后翻過來再煎至微黃色即成。
許多家庭已經不再用鏊了,就用電餅鐺代替。電餅鐺預熱后放少許油,用勺舀些面糊放到鐺上,馬上攤成薄薄的圓形,蓋上餅鐺,中途翻一次面,兩面上色微黃就可以了。
多剝些大蒜,搗成蒜泥,蒜泥中倒入醋和少許的醬油,放入香油,就成了調味汁。吃的時候把小鏊饃切成塊蘸著醋蒜汁吃。
小鏊饃的做法很簡單,一般晚飯做它吃,因為它有菜、有面、有雞蛋,再熬一鍋粥,一頓簡單營養的晚飯就大功告成了!
比葫蘆畫瓢,小鏊饃的制作其實就這么簡單!你不妨試試制作一回! (原標題:小鏊饃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