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月光沉沉老蔡記
2012/10/11 16:45:17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文/曲魯
1916年,前清舉人,鄭州惠仁街主要房產業主劉幫驥與幾位富商在月下小酌,推杯換盞間,有感于經商者更易被銅臭熏染,商定向地方申告,將“惠仁街”易名為“德化街”,希冀以道德感化世人;
1919年前的某一天,距德化街不遠處的老墳崗西二街上,“京都老蔡記餛飩館”隆重開張,原大清皇宮御廚蔡世俊把他在京城前門外開的 “老蔡記餛飩館”搬回了河南老家。那天晚上,綢緞莊、銀莊、藥鋪、百貨店等店鋪客棧的掌柜都趕來捧場,酒酣耳熱的客人們四散歸去后,忙了一天的老掌柜獨自 在窗前坐下。略通文墨的他望著高天上的月亮,憶起紫禁城中的歲月、大清滅亡后在北平經歷的世事變遷,想必也會感嘆“月是故鄉明”吧……
幾年后,坐在“老蔡記”窗下自斟自飲的老掌柜變成了少掌柜蔡永泉。不過,秉承父業的蔡永泉依然不改皮薄餡大的蒸餃餛飩主營,唯一的變化就是“老蔡記”從老墳崗遷到了德化街,那個時候的鄭州,誰人不知道德化街北街口“老蔡記”啊!
已經作古的老掌柜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他的“老蔡記”會成為全鄭州標志性的飯店。那是在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初,公私合營時由政府投資在原址建了一座三層樓,在那個年代,它可是商賈云集的德化街最高的建筑!
吃過“老蔡記”蒸餃的人多了去了,名人就更不用說,陳毅元帥、梅蘭芳、侯寶林……最讓這里的師傅們激動萬分的,就是毛澤東主席也來鄭州 吃過“老蔡記”的蒸餃。一說是毛主席親自到德化街來吃飯,一說“老蔡記”的師傅被邀到毛主席下榻的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專門為偉大領袖亮了一次手藝。哪一 說為是,筆者沒有核實,但毛主席吃過“老蔡記”的蒸餃是肯定的。
1990年,當年“老蔡記”的少掌柜蔡永泉去世,他的孫輩也在鄭州另開了“蔡記蒸餃”店。屈指算來,民國初年在德化街與其齊名的“小有 天飯莊”、“鴻興源糕點醬菜店”、“什錦齋烤鴨店”等,終熬不住時光和歷史的洗禮,或早已更名改姓或已灰飛煙滅,唯有“老蔡記”仍然從容地繼續著它的輝 煌。公元2002年10月25日上午9點,72歲的李振海、馮振華和71歲的白明甫三位老人來到德化街。他們建國前就在這里當學徒,現在,聽說德化街要改 造成現代化的商貿步行街,原有的老建筑一律拆除,三位老人相約來這里和德化街告別。
幾十年轉瞬即逝,站在街口,老人們感慨唏噓不已。是啊,當那個原來熙熙攘攘的德化街一夜之間變成了廢墟后,當那個夜晚的冷月靜靜地照在古老的殘磚碎瓦上,老人們或許最能了解到“江邊何人初見月,江月何時初照人”這句詩的悲涼吧。
2004年12月1日的晚上,筆者漫步到已經建好的德化步行一條街,這里到處是裝潢現代、富麗堂皇的商場。“老蔡記”的原址,變成了一家出售手機的商店。經人指點,我走出步行街,往北轉到行人較少的德化北街,終于看到了“老蔡記”的牌匾。
這個晚上沒有月亮,天是陰的。我想,即便能看到月亮,這里的高樓大廈也會擋住那古老的清輝,只有“老蔡記”黑底描金的老牌匾還在黑夜中發出沉沉的光芒。
來源:青年報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評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