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燒餅“烤”出大獎項
2013/9/25 15:28:31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2008年11月27日至30日,中國第九屆美食節暨第七屆世界美食博覽會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開幕。一盤盤的珍饈美味紛紛“登臺亮相”,一時間香氣撲鼻,引人垂涎三尺。在成百上千的美味佳肴當中,來自咱們安陽的王順國水冶酥燒餅可謂獨樹一幟,雖然展臺并不大,卻吸引了不少美食家。在這次各色美食會聚一堂的盛會上,王順國水冶酥燒餅大出風頭,以89.9分(最高分90分)的高分名列前茅,一舉獲得我國餐飲業的最高獎“金鼎獎”,并獲得了“中國名點”的稱號。
憑借著普普通通的酥燒餅,就能力壓群雄奪得全國大獎,其中定有奧妙。為了一探根由,記者來到了地處我市老城區的“王順國酥燒餅”店。
上午10時左右,五六名顧客站在小小的店面前購買燒餅,一位大姐說:“要3元錢的咸燒餅和2元錢的甜燒餅。”話音剛落,旁邊的一位大娘湊過來問:“這會兒還有多少燒餅啊?”
售貨員反問她:“你想買多少呢?”
“要20元錢的。”
售貨員看了看烤箱說:“不夠了,你先等一會兒吧!”
這一幕不禁令記者感到好奇,小小的燒餅為什么會吸引大家駐足等候?買20元錢的燒餅,一次能吃得完嗎,吃不完不就浪費了嗎?
帶著疑問我們走進操作間,一股香氣撲鼻而來。老板王順國指著剛剛出爐的燒餅說:“我烤出來的燒餅外脆里嫩,油而不膩,容易消化,老少皆宜。”看來王順國對做燒餅很有研究,他總結的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16個字,卻讓這小小的酥燒餅有了獨特的內涵。
一邊品嘗著色澤金黃、香酥可口的“中國名點”,一邊聽王師傅向我們講述“水冶酥燒餅”的歷史。明末清初,水冶鎮店鋪林立,水冶人也因善于經商而名聲在外,繁榮的商業推動了當地餐飲業的發展,酥燒餅、搟面條、豆腐干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開始馳名中原,尤其是水冶酥燒餅幾乎成為水冶鎮家喻戶曉、每餐必食之物。幾百年來,酥燒餅已經成為水冶鎮的一種飲食文化,在水冶鎮的街頭巷尾,經常可以見到酥燒餅的招牌。
今年50歲的王順國就是在水冶鎮練出了烤制酥燒餅的技藝。王順國出身貧寒,在他三歲的時候母親便去世了,為分擔家庭重擔,小學畢業后他便放棄了學業,跟隨父親學習制作酥燒餅的手藝。刻苦勤奮的王順國很快便掌握了制作酥燒餅的要領,但是他并不滿足,不斷摸索研究,取眾家之長,經過無數次嘗試,終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酥燒餅系列產品。“別家鋪子賣的燒餅,上面的芝麻總是掉,即使用糖稀粘也不管用,有時候上午做的燒餅下午就變硬了。我做的燒餅不用糖稀粘,芝麻也不會掉,而且放上幾天都不會影響口感。”看著剛剛出爐的酥燒餅,王順國得意地夸獎自己的手藝。
此時,陪同記者采訪的市廚師業公共服務商會秘書長高殿明說:“王師傅平時特別注重燒餅的質量,在用料上尤為下工夫,他使用的一些材料在市場上很難找。正是因為如此,他烤出來的燒餅口感才好,我是越吃越想吃。”一席話說得大家哈哈大笑。
談到王順國為何能在此次大會上獲得成功時,高殿明指出了其中的奧妙:“王順國的成功與他個人的努力創新分不開,創新是餐飲小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有創新才有發展的可能。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就是因為沒有得到有效推廣而在市場上逐漸消失。而王順國沒有原地踏步,他一直在不斷發展。正因為如此,他的酥燒餅才能榮獲我國餐飲業的最高獎,在世界美食博覽會上使得外國友人嘖嘖稱贊。如果咱們安陽能多有幾個王順國,安陽的飲食業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發展。”
如今,王順國的酥燒餅每天向各大賓館、餐廳、市民出售四五千個。“人手少忙不過來,制作燒餅的地方也小。”王順國高興地說,“我所取得的成績離不開政府部門對我的幫助和群眾對我的支持,下一步就是要擴大規模,完善操作間,使酥燒餅能夠產業化經營。我希望更多的人通過小小的酥燒餅認識安陽,更希望通過自己的產業可以幫助下崗工人實現再就業,和我一樣過上好日子。”通過參加全國性的美食節,王順國認識到,只有發揮品牌效應,才能使自己的產品具有更強的市場競爭力。現在,王順國已經將自己的酥燒餅進行注冊,酥燒餅的包裝禮品盒也已申請了國家專利。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外出到其他城市時,也會看到“王順國酥燒餅”的招牌。(文章作者:劉云鵬 楊杰)(原標題:小燒餅“烤”出大獎項)
責任編輯:C005文章來源:安陽網(200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