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在南陽起兵反王莽,最初兵少勢弱,經(jīng)常被王莽的追兵攆得到處跑。
深秋的一天,劉秀被王莽的軍隊(duì)追捕,天快亮的時候,劉秀踉踉蹌蹌地往北跑到沁河邊,過了沁河,他在堤壩上望見北邊村莊有炊煙升起,便一步一跌跑了過去。
在一間茅屋門前,劉秀忍著饑寒輕輕拍門。茅屋的主人是董永和妻子張七鮮,兩人看到一個灰頭土臉、身上帶傷、幾欲昏倒的陌生人,便扶著他進(jìn)屋,讓他躺在木床上。董永用手背試了試劉秀的鼻息、額頭,拿來銀針刺他的人中、合谷穴;七鮮用碗端來“糊涂”稀飯給他喝了幾口,劉秀緩過神來、少氣無力地說:“有吃的嗎?”
董永從屋梁下吊著的竹籃里取出一張小鏊饃遞過來,劉秀接過,三口兩口就吃完了,問:“這是啥饃?還有沒?”
董永答應(yīng)著:“有。”便招呼妻子去拿小鏊饃。說話間,董永知道這個人是一個武士,落難到此,便細(xì)心為他敷藥、包扎傷口。劉秀吃飽喝足,不敢久留,便揣上幾張小鏊饃悄悄離開了董村。
后來,劉秀帶領(lǐng)將士打下了江山。劉秀坐上了皇位,每天吃山珍海味也覺得平淡無奇了,膩味了宮廷大餐,感到?jīng)]啥可吃的,心里非常懊惱。一天,劉秀忽然想起自己落難時曾在懷縣吃過的“小鏊饃”、喝過的“糊涂稀飯”,滋味特別好;想起了沁河邊的茅草屋、淳樸的村民……
劉秀下令讓御廚做小鏊饃。御廚們挖空心思、各使絕招,用精美食材做出各種各樣的小鏊饃,輪番獻(xiàn)到劉秀面前。劉秀嘗幾口,搖搖頭、擺擺手,都覺得不如意,最后竟氣得要?dú)⒌粲鶑N們。一位大臣上來求情說:“皇上您是真龍?zhí)熳樱?dāng)年吃過的小鏊饃是神仙所做,因此轉(zhuǎn)危為安、得了天下。皇上還想吃這樣的饃,還得請那位神仙來……”于是,劉秀派使者到懷縣來尋找董永和七鮮女。
董永和張七鮮接到皇上要他們進(jìn)宮做小鏊饃的旨意后,不敢怠慢,到沁河灘邊麥地里,采了些馬齒莧(俗稱馬齒菜),又帶上家里的小鏊兒,來到洛陽城皇宮中。
劉秀見恩人來到,非常高興,寒暄幾句后便趕緊讓董永和七鮮女做小鏊饃。
董永和七鮮女就在大殿外擺出小鏊,在小鏊下燒起柴火,還要掌握好火候,火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擇菜、洗菜后,拌入玉蜀面,加些鹽末,做好面菜汁兒。在小鏊兒里抹些油,油熱后,把面菜汁兒舀進(jìn)小鏊兒里,攤平。過一兩分鐘,掀開蓋子,把小鏊饃翻個身兒,再蓋上蓋兒。又過兩三分鐘,一個小鏊饃出鏊后,就被端到劉秀面前。劉秀聞著久違的香味,急不可待地用筷子夾一點(diǎn)饃嘗嘗,好吃!然后夾起一大塊,蘸點(diǎn)蔥姜蒜汁兒、香油醬醋汁或辣椒油,色香味俱全,外焦里嫩,好解饞呀!劉秀吃得滿頭大汗、酣暢淋漓,急忙說:“二位恩公,快把怎么做的方法告訴朕的御廚,好讓朕能經(jīng)常吃到這種美食。”
董永剛要開口,七鮮女用肘部搗搗他,董永把嘴閉上了。
劉秀看在眼里,笑著說:“不讓他說,你來說,朕今天要聽個明白。”
七鮮見劉秀打破砂鍋問到底,便操著懷川方言說:“這小鏊饃不稀罕,俺懷川人幾乎天天吃小鏊饃、喝圪星兒糊涂稀飯、配咸菜。做小鏊饃的小鏊兒叫天地鏊,是祖輩傳下來哩。老人們把鐵水兒倒到模兒里,一次成型。小鏊兒上邊兒是穹形蓋兒,代表天。蓋上有把手,方便拿,說明天外有天;下邊兒是中間稍微上凸的鏊底,代表地。鏊底下邊兒有三條腿兒,能支,代表地外有地。平底圓盤,內(nèi)徑8寸,說的是八卦為爐。當(dāng)年您吃的小鏊饃是真正的天地饃,是用‘地圐圇兒’做成的,那可是天地間的好東西!平時,天鵝、燕雀等鳥兒、牲口的糞落在樹林里的坡地上、草地上,秋雨過后,坡上會生出‘地圐圇兒’,那樣兒跟黑木耳差不多,俺們把它撿回家洗罷當(dāng)菜吃,還有人用它和面汁兒攤饃。當(dāng)年您又饑又冷,吃粗糧也覺得好吃,現(xiàn)在您是一國之君,再好的東西對您來說也是平常。老百姓是不求吃山珍海味,能過上平安的日子,每天能吃上小鏊饃、喝糊涂配咸菜就滿足了。”
劉秀站起來,招呼文武百官,說:“平民百姓能說出這樣一番話,讓朕受益匪淺。朕不能忘本,大家也不要忘本。從今以后,每家置辦一個‘天地鏊’,和老百姓同苦同樂,吃小鏊饃,辦大好事。與民同心者加官進(jìn)爵,禍害百姓者嚴(yán)懲不貸!”
董永和七鮮女得到了賞賜。小鏊饃也從此名聲遠(yuǎn)揚(yáng),成了有名的地方風(fēng)味小吃。至今,在太行山陽大地以及焦作民間,攤小鏊饃、喝糊涂稀飯仍是常事。(王 東)(原標(biāo)題:山陽小吃“小鏊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