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縣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長城——楚長城所在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nóng)民大起義——秦末農(nóng)民大起義領(lǐng)袖陳勝的故鄉(xiāng)?h城西南有個博望鎮(zhèn),是中州名鎮(zhèn),西漢外交家張騫博望侯封侯處。位于縣城西南百里,北枕伏牛山,西依白河水,地處南陽盆地的北部邊緣,是荊襄北通中原之門戶,南北商賈之通津。在這個三國古戰(zhàn)場上有種曾享譽全國的名吃——博望鍋盔。鍋盔大如鍋蓋,圓形,中部凸起,通身白色,每個厚2寸,直徑1尺余,重四五斤,敲之嘭嘭作響,如石如鐵,不干、不腐、不霉。
博望鍋盔用料簡單,主要有面粉(上等小麥面)、堿面、酵面、水、鹽。功夫主要在和面上,經(jīng)多次盤揉、擠壓、停放,每斤含水量只有一兩左右。揉成的面團搟成圓形餅子,制成鍋盔雛形后,用一種類似公章的木刻花章在其表面按上花形圖案。再放在鍋內(nèi)的石子上,待鍋盔正反兩面兒變硬后,再數(shù)個豎立放在鍋內(nèi),用文火烤熟?惧伩盐栈鸷蚴顷P(guān)鍵,要做到既不生又不煳。
博望鍋盔雖堅硬,食之卻酥香爽口,質(zhì)脆味甜,耐嚼頂饑。
博望鍋盔由來已久,約有1700年的歷史。傳說三國時諸葛亮初出茅廬第一攻——火燒博望屯后,留大將關(guān)羽鎮(zhèn)守博望,抵抗曹操南侵。時值天旱,用水奇缺。軍士飲水造炊十分困難,軍心不穩(wěn)。關(guān)羽派兵士請諸葛亮出謀,諸葛亮投書于錦囊。關(guān)羽指使人如法制作,果然得到形圓如盔的鍋盔。當時制成的鍋盔大如盾牌,厚如酒樽,眾軍士食之脆酥可口,穩(wěn)定了軍心,關(guān)羽憑博望鍋盔堅守住了博望,此品由此而得名。
隨著歷史的變遷,博望鍋盔技法被當?shù)剞r(nóng)民掌握,流傳,變?yōu)槭称蜂N售。鍋盔鋪里,賣主不用手折,而以刀割,刀是長葉馬刀,透出三國遺風。
相傳某年,有一少年從街上買一鍋盔回家,中途遇冰雹,皆蛋大,砸死許多雞鴨。少年頭頂鍋盔,行十里至家,身無傷損,鍋盔無破裂。此為笑談,博人一樂。
如今,博望坡上一些農(nóng)民仍沿襲流傳至今,成為當?shù)叵碜u海內(nèi)外的風味小吃和饋贈禮品。(武建華 向 克)(原標題:方城博望鍋盔(風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