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的變遷圖
鄭州的的老市民,習貫上把鐵路以西叫西郊,區域是京廣鐵路以西,隴海路以北,伏牛路以東,化工路以南的區域內,可是稱謂西郊的地方實在是叫法冤枉,因這里道路整潔設施齊全,也是鄭州市政府和鄭州鐵路局所在地,這里的居住環境和基礎設施并不遜色。鄭州西郊道路的名字顯然有著統一的思路:南北向的路多以山命名,嵩山路、桐柏路、伏牛路、華山路、秦嶺路;而東西向的路多以河流命名,伊河路、汝河路、淮河路臨河路。一些小街道的名字,則鮮明地體現著西郊初創時的時代特色:互助路、協作路、前進路、計劃路等。這里也是鄭州的大學聚集地如當時的鄭州大學、河南醫學院、鄭州糧院、鄭州航校(院)、煤碳干部學校(院)、和當時的:機械高專、紡織機電專科學校、(中原工學院)建筑專科學校、 輕工學校、海校,鐵路司機學校、鄭州鐵道學院(現在的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解放軍炮校,學院、解放軍測繪學院我市最好的中學,鄭州一高、鄭州二中、鐵二中、鐵六中等。50年前,從外省調來支持鄭州建設的干部和科研技術人員及技術工人非常之多,來源地也非常之廣,北方有山東、河北、東北等地,南方有上海、江蘇、湖南、湖北等地。鄭州西郊的“移民”及其后代到底有多少,記者沒能找到確切的數據。詢問之下,有人估計有三分之一,有人估計有一半,不知道這樣的數據有沒有確切的出處,也許只是主觀感覺。也同樣是這個區域聚集了當時鄭州三分之二的科研機構,如電子研究所、機械研究所、713所、核五院、郵電部設計院、機械工業部第六設計院、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等,及鄭州三分之二的主要工廠,如第二沙輪廠、鄭州電纜廠、鄭州煤礦機械廠、鄭州水工機械廠、鄭州工程機械廠、第一柴油機廠、第二柴油機廠、鄭州鋼廠、鄭州國棉一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及鄭州印染廠、紡織機械廠、紡織器材廠、火力發電廠及大批鐵路廠礦等。這里有河南工人文化宮,鄭州鐵路工人文化宮、鄭州火車頭體育場、鄭州建設影院、中原影院、鄭州碧沙崗公園等。西郊的大醫院也非常集中,有者稱為醫院一條街的康復街在500米的距離內擺放了4個大醫院。在當時鄭州的東郊的行政區還在,甲、乙、丙、丁院為代表的平房院居住時,鄭州的西郊已是整齊的三層帶暖氣的蘇式青磚紅瓦的小樓了。這里有鄭州市最寬的道路,最大的工廠,最高的市委大樓,最好的大學,最好的醫院,最好科研機構。和最好的影劇院,最寬的馬路-建設路,有帶屋頂花園的超豪華外國專家樓。這里和洛陽西區一樣沖滿增增相容的活力。
中原路
當時的地鐵站
鐵路職工住宅
鐵路職工住宅
紡織廠職工住宅
原鄭州鐵路局大樓